合肥“秸秆禁烧”十年路:秸秆“变废为宝”的N种可能
堵不如疏。在禁烧的同时,合肥秸秆一直在“吆喝”综合利用。省农委日前印发秸秆利用6 大路线图,包括秸秆发电、秸秆还田、食用菌栽培、秸秆制气等综合利用途径。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合肥将重点推广秸秆还田,让秸秆从哪来到哪去,或许才是最经济实惠的解决烟雾迷城的方式。
秸秆发电
秸秆送发电厂,农户不亏本
潘英友新添置的四台秸秆打捆机已经到位,按计划最近一周就可以下地收割小麦。但周末的一场雨,不得不让潘英友推迟割麦计划。除了担心小麦质量外,秸秆湿度过大也会影响他下一步的工作。
潘英友是庐江县种粮大户,2013 年在工商部门注册,成为合肥第一个“农场主”。从2002 年的45 亩地发展到如今的1200 多亩,实现规模化以后,秸秆的处理成为生产环节不可忽视的问题。自从合肥实施“秸秆禁烧”后,潘英友就开始将秸秆卖给县里的发电厂,进行燃烧发电。今年潘英友又和电厂签订了5000 吨的秸秆合作协议。
“1000 多亩地,每亩的秸秆产量在500 多公斤,靠人力打捆是不可能的。”潘英友购买的打捆机,可以实现在收割稻麦的过程中,对秸秆自动打捆。但这样的设备每台在12 万元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四台设备中,潘英友购进了两台旧设备,“这样以来可以节约十多万元。”
“每吨秸秆的收割成本在200 多元,政府补贴50 元,卖给发电厂每吨270 元。”按这样的算法,潘英友每吨还能挣到120 元。
不过,潘英友告诉记者,秸秆从田里到发电厂这段距离,由农户承担,“秸秆体积大,需要的人员和车次都很多,这120元刚好能应付。”潘英友根据多年的经验得出,秸秆发电对种植户来说,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基本保本”。
与潘英友签订协议的电厂,主要利用锯末、板边、树皮、稻壳、薪材等生物质废料进行发电,去年的废料中秸秆有30万吨。王振是电厂燃料采购部经理,他告诉记者,所有秸秆进厂后,都要进行粉碎并与其他燃料进行混合,“这样是为了提高热值和稳定程度。”
“秸秆的热值在1500 大卡左右,回收价格是270 元一吨,稻壳的热值在3300 大卡,回收价格300 元。”王振认为就价值相比,秸秆的收购价格已经很高了。
王振认为,秸秆发电难在收购阶段,“小麦秸秆的收购时间只有20天,人力不够,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收购有点困难。”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