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博览会上“黑科技”亮瞎人眼 能变身环保餐具

06.06.2017  22:34

秸秆颗粒“零排放”为热能用于做饭、炒菜和烧水;秸秆板材建成的小屋清新自然;  秸秆草毯修复河道湖岸……秸秆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秸秆利用优秀企业集中“献宝”,让市民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之处。

秸秆颗粒“零排放”做饭

“用生物质颗粒成型机,可以把三斤秸秆制作成一斤颗粒。”  2014年度 合肥 十大经济人物、参展方安徽烽火再生能源公司总经理刘永华介绍说,该公司采用的是“生物质热能利用模式”,此模式可以把秸秆压缩成颗粒,再通过逆流式气化,将秸秆颗粒“零排放”为热能用于做饭、炒菜和烧水,此模式系统地解决了秸秆压块和无污染排放的业内难题。

针对“零排放”问题,刘永华告诉记者,压缩后的颗粒在生物质多功能炊事炉中通过微型风机送风,自上而下近乎100%燃烧转化成为了热能。而生物质多功能炊事炉也是公司自主设备。

另据介绍,根据安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相关要求,安徽各地将加快发展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皖北地区各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各县以村为单位,建设5处以上秸秆小型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并配套推广不低于500台生物质户用气化炉。安徽烽火公司的“生物质热能利用模式”目前已经在淮南市潘集区、亳州市谯城区、太和县五星镇等地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不仅农民愿意使用这种生物质炊事炉,也愿意将秸秆变废为宝,再次使用。

秸秆板材小屋清新自然

在阜阳展区,一间由秸秆建成的小屋清新自然。据介绍,该公司用秸秆板材生产的格子间、会议桌台面、餐椅面板等已经投入使用。这些家具表面施有透明清漆,半粉碎的小麦秸秆清晰可见。

“一块长3米、宽1.2米、厚6厘米左右的秸秆板材,大概需要400多斤秸秆,差不多相当于一亩地小麦秸秆的产生量。”据介绍,为推动秸秆板材实现批量化生产,该公司专门在阜阳颍州经济开发区建设了一座标准化厂房。目前,设备正在组装调试,预计7月份具备量产条件。为保证量产后的原料供应,公司已在阜阳全市设立10个秸秆收购点,每个收购点每年的收购量达一万吨。

另据介绍,该公司正式投产后,上述秸秆板材,每天可生产1500块。目前,公司已与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计划在轻钢可移动式建筑生产方面深入合作,不少建材销售企业也与该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秸秆变身飞碟射击中碟靶

秸秆还变身为奥运会和世锦赛等运动赛事上的飞碟射击中的碟靶,据参展方、来自池州的一家公司负责人介绍,  飞碟射击中的碟靶最早是用沥青,里面有粉末,所以打中后会有彩色粉末喷出。该公司最初主打的是环保餐具,包括碗、盘子、筷子、勺子、叉子、切菜板等,主要采用的是稻壳、油菜秸秆等为原料。现在该公司的产品已拓展到厨具、卫浴、花园系列等家具用品。

在黄山展区,记者看到展示区摆放了各种香囊、香包、枕头、眼罩等 生活 用品。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的填充物,很多都是菊花的秸秆。在淮南展区,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主打的产品是秸秆墙体,没有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可以贴瓷砖和墙纸,且耐火性能好。他们每年能消耗12万吨秸秆。

秸秆草毯修复河道湖岸

利用秸秆编织成“秸秆毯”,用途广泛,彻底解决田地里收回来秸秆的去向。在合肥展区,一家秸秆循环利用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公司秸秆草毯生产装置可以自动加工生产出秸秆毯。这种秸秆草毯可以用于河流、湖泊的生态恢复和边坡护理、废弃矿山的修复和绿化,“草毯的使用如同铺地毯一样,将草毯覆盖于经过处理的山坡、路基上并浇水养护,预先喷播或草毯自带的草种发芽生长,即能形成生态植被。”

这种秸秆草毯还可以用于高速公路铁路等边坡绿化、盐碱地及干旱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治理,荒漠化、沙漠的恢复和治理、建设工地的场地覆盖等,最大限度控制和改观泥土流失的状况,可间接地降低水源的污染,减轻稀释河水、湖水的富营养化,控制蓝藻现象的发生。

据介绍,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秸秆草毯机实用新型专利和机器销售权的企业,也是秸秆草毯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

秸秆上种出幸福的蘑菇

在合肥展厅,“蘑菇大王”丁伦保带来他的幸福菇,可不要小看小小的蘑菇,其实它们是用稻草栽种而成的,2007年前后,丁伦保开始琢磨起新型培养方法。“秸秆禁烧令给了我启发,所以我开始尝试用秸秆养殖蘑菇。”丁伦保说,秸秆、木屑、花生壳都能养蘑菇。不过,秸秆收集、打捆的成本费用相当高,而且拿回来还要打碎消毒装袋,技术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丁伦保希望找到一种适合蘑菇生长的简易环境,终于,在2011年,他发现了一种红褐色的食用菇符合标准。他为这种蘑菇取了好听的名字——“幸福菇”。目前,此项技术已辐射全国多个省份,万户农民受益。

目前肥西县花岗、丰乐、严店、高店等乡镇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都能看到用变废为宝的稻草栽培的幸福菇。

“不需要控温、调湿等设备,只要用稻草覆盖栽培即可,简单易学,可以说是‘傻瓜式栽培’。”丁伦保说,农民除了可在稻田里栽培这种食用菌以外,还可以在自家房前屋后辟一块地,或在树林下,或在玉米地里,栽培“幸福菇”。而且,“幸福菇”生长周期短,55天就可出菇见效益,不影响其他农作物种植。此外,“幸福菇”的栽培原料广泛,有稻草(壳)、油菜秸秆、麦秸、亚麻秆、玉米秸、花生藤(壳)、树枝等,栽培后的菌糠还可以转化为绿色环保的新型有机肥。栽培“幸福菇”是解决秸秆利用有效方法之一。每年都要消耗秸秆几百吨。

秸秆成为多肉的好养分

多肉植物萌萌哒的样子成为许多市民家的新宠,殊不知,多肉植物也和秸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合肥展区,合肥市锦韵多肉植物园是参展的企业之一,相关负责人说,秸秆现在成了多肉植物重要的土壤来源。

“以前,多肉植物最常用的配土方法是泥炭土+珍珠岩,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两样东西。”据悉,泥炭土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低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相关负责人说,这种配土方法最大的不足就是运输成本高,且难以找到,因此也限制了多肉的培育。

现在,多肉植物生产栽培采用的基质来源于稻壳、秸秆、玉米棒、煤炭渣、农家肥(牛羊猪粪)等。“回收之后加以利用,成为一定养分的无土栽培基质。”该负责人表示,相对而言,稻壳、秸秆都比较好找,且以人工方式培植多肉植物时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物,能有效地利用稻壳、秸秆与农家肥,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十分环保。

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许多市民对秸秆栽培的多肉非常感兴趣,都想买回家尝试一下。

稻壳研磨高压成厨房餐具

在合肥展区,一个个大小不一、颜色灰暗的杯子、餐盘、砧板被市民团团围住。据介绍,这种产品以有机稻壳为原料经粉碎研磨高压而成。

“可再生,可降解,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埋于土下6个月后可降解,不会造成污染。”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公司早前的产品主打厨房的餐具。产品最大特点是富天然米糠营养素,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不含重金属,不含任何人工色素,不含塑化剂、双酚A等,而且耐温好,不易碎,破碎边角不锋利。产品面世后很快成为全球受欢迎的儿童用品,尤其在生态环保意识、有机饮食科学深入人心的西方发达国家,成为许多家庭为孩子的餐具首选。

仅生产杯具,一年就能消耗3000吨的稻壳。目前已成功并投产生产的有玉米、茶叶、咖啡渣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材料的植物纤维系列产品。

而在安庆展区,茭白秸秆变废为宝做成了草帘、篮子、压缩板墙等工艺品,已经远销东南亚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