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全量还田,这事行不行
——企业要适应变化研究配适农机
6月18日,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镇吴场村,农机手驾驶大马力“反转耙”在田里耕耘,深翻后,收割时已切碎的秸秆和不超过10公分的留茬全部“淹”进土层,再也不用拖出去处理。“全村2520亩,麦秸秆全部还田,没一根草运出去,也没一个火点!”村支书吴国彦说。
6月19日下午,沭阳高墟居委会刘学文的千亩麦田里,大马力旋耕机深翻刚收的麦地。“去年还田效果很好,今年我买了两台带切碎抛撒装置的收割机和一台旋耕机,政府补贴5万多。”
全面禁烧,光靠堵不行。记者多地调查发现,秸秆全量还田今年在不少地方大规模推广并取得实效,一些乡镇实现100%还田。
东海县房山镇干部发现,周边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方法:焚烧发电、制作草编、沼气池汽化、动物饲料、粉碎还田。房山是产粮大镇,一年产生秸秆15万吨。房山有生物质发电厂,但秸秆燃烧值太低,生物发电厂收购不积极,每年只有5万吨左右使用量;制草编,房山没基础;汽化,房山地下水位高,不可行……就算几种举措同时实施,只能解决几万吨秸秆。倒是一些地方尝试秸秆全量还田,让他们看到希望。
“之前,房山有少量农户做秸秆全量还田,但当时争议多,我们决定让他们现身说法。”房山镇党委书记张义刚说,为动员群众接受还田,镇里开了11场现场会。
房山镇贺村农民孙玉西,是当地最早尝试还田的农民。“我家有30多亩地,秸秆禁烧后,草只能朝家拉。要么烂掉,要么等禁烧期过了再烧掉。”前年秋季,他开始搞秸秆还田,一季庄稼收割后,心定了,每亩增产100多斤。
去年秋季,经宣传发动,房山镇14万亩农田实现秸秆全量还田。“今夏小麦平均亩产增加100斤以上。”房山镇镇长李超说,今年全镇没一个草堆、没一处火点。
东海县农机局副局长高安超认为,目前秸秆还田技术完全可行。“过去主要是大马力农机没跟上,缺乏科学还田路径。”
记者在房山镇看到免费发给农民的秸秆还田技术要点:第一步,收割机必须安装粉碎抛撒装置,收割时把长秆切碎到10公分以下并均匀抛撒,同时留10公分以下的低茬;第二步增施氮肥;第三步采用大马力“反转耙”旋耕机深耕,深度不少于15公分;随后播种、镇压、开沟、灌水。
今年房山镇禁烧巡逻重点放在督促农机手保质保量还田上。农机管理员丁如年说,镇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天巡逻队一早上岗,晚上等农机手结束才下班,确保粉碎不超过10公分,深耕不少于15公分。镇交管所所长田中言说,今年镇上“三不准”:没粉碎机不准下田;没旋耕机不准下田;刀具不齐不准下田。
沐阳县高墟镇有6万亩小麦,今年全部实现秸秆全量还田。镇党委书记刘志义说,“还田后,长出来的农作物秆又壮,粒又饱,果又甜,老百姓容易接受。”今年小麦亩产1100-1250斤,比去年提高100多斤;同时节约化肥投入。
种粮大户刘学文去年秋季开始还田,他说,还田一亩能增加大约15斤肥效,今年小麦亩产比去年增加200斤。
宿迁市环保局局长王晓东直言,比较各种综合利用的方法,秸秆全量还田是消耗秸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综合利用占比最大的环节,值得大规模推广。今夏宿迁全量还田面积预计将达85%以上。
江苏省为推动秸秆全量还田,已出台政策,对苏南、苏中、苏北分别给予每亩15、20、25元补贴。基层反映这个政策非常好,但尚未实现“还多少补多少”,希望能尽早实现“应补尽补”。
“老百姓将逐步适应不烧秸秆的要求,改变烧了秸秆再播种的习惯。”东海县委副书记宋波认为,农业、农机等部门要加快研究“把草全部还到田里”的情况下,该如何种田、什么品种更好、什么技术更优;农机企业要适应变化研究配适农机。另外,政府对农业的补贴要适时调整,公共财政更多转到还田上,这样会极大减少秸秆禁烧的组织保障和看管费用。(作者:杭春燕)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 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