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创新高地

15.07.2015  06:22

  在深邃高远的科技天空,合肥因创新而显得格外耀眼!

  “神九”飞天、“嫦娥”登月,无不闪耀着合肥元素。在“神舟九号”遨游太空的征程中,位于合肥的中国电科43所为其研发了温度变换器、滤波器等多个配套产品;在“嫦娥三号”漫步月球的旅途中,汇聚在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科16所、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的专家,让其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全球每8台笔记本电脑中有1台“合肥造”,全国每5台冰箱中有1台来自合肥,每3天合肥诞生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至2014年,合肥高新技术企业数由233家增长到828家,增长2.6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由805件、302件增长到12929件、1891件,分别增长15.1倍和5.3倍。

  合肥,因创新而让世界“刮目”!

  瞄准科技前沿,激发原始创新

  ——围绕世界前沿和战略需求,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研发优势,实现量子通信等重大科技突破,以原始创新催生“变革”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用创新引领未来,就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合肥科学岛上,被称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依然紧张地忙碌着。 “东方超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发,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今年年初,随着最新辅助加热系统的应用,“东方超环”成功实现5000万摄氏度的超高温等离子体,为核聚变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几十亿年来,太阳通过核聚变,不断地向外辐射着能量,照耀着大地。随着能源危机来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寻找绿色无污染的新能源,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建造可控的“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成为世界各国的追求。瞄准世界前沿,合肥抢占先机,“合肥超环”“东方超环”先后在科学岛诞生,并多次刷新“托卡马克”运行世界纪录。 “虽然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但只要人类共同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地球上将会亮起一盏盏用聚变能点亮的灯。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徐国盛表示。

  量子通信是世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被誉为保障信息安全的“终极手段”。 “这项研究绝对新颖、重要,处于当前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领域的最前沿,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2月26日,中科大潘建伟院士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隐形传态”的重大成果,成功登上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封面。这是自1997年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一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以来,科学家们经过18年努力在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际上,依托中科大的原始创新成果,合肥量子通信产业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早在2012年2月,“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就实现全网开通,成为国内“首个开工、首个建成、首个使用”的规模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如今,合肥“量子科技产业园”蓬勃兴起,量子通信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安徽量子通信公司去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合肥光源”“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近年来,作为全国驰名的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围绕世界前沿和战略需求,依托中科大、合工大、科学岛等大学、科研院所研发优势,实现诸多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去年,合肥市高校和企业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

  搭建创新平台,破解转化瓶颈

  ——汇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建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实现高端研发、资源共享、创新服务全方位嫁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合肥南艳湖畔,鸟语花香、游人如织。今年年底,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将在这里建成使用,并将成为全球公共安全领域的领军者,届时南艳湖畔将崛起一座科技城。“这里将集清华科技园20年之大成,复制叠加清华科技园和中关村的成功运行模式,呈现出一个繁华如‘清明上河图’式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汇聚的热闹景象。 ”清华启迪科技城总经理查飞说。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将成为合肥一张崭新的名片。作为汇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平台,这里将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多灾种耦合实验平台,汇聚全球顶尖的公共安全研究人才,形成系统完善的公共安全产业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公共安全行业的制高点。 “不用操心落户土地和地面建筑,所有精力都放在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上。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袁宏永认为,“公共安全研究院对于合肥的意义,不可估量,以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提到公共安全必然提到合肥,这里将无可替代。 ”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合肥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安徽省、中科院、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省长和中科院院长任双组长,筹建之初,中科大先研院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高规格”,这是合肥乃至全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聚焦重点领域“种大树”,对接优质资源“建森林”,立足国际平台“聚人才”……揭牌不到3年,先研院已与微软等共建33个研发平台,孵化73家科技型企业,吸引社会资本近2亿元;围绕微电子、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开发了近40项新产品。

  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价值。“搭建创新要素流动的桥梁,统筹分散的科技资源,在聚焦、合作、体制上突破,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批具有创新体制的平台。 ”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只有实现高端研发、资源共享、创新服务全方位嫁接,才能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近年来,合肥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先后建设中科大先研院等六大协同创新平台和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新兴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与带动引领作用,形成格局多样、来源丰富、各具特色的“创新丛林”,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之路。

  突出企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

  ——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 ”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会上,位于合肥的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围绕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进行了专题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的一致认可。

  科大讯飞,合肥自主创新的“样板”。凭借自主创新的智能语音核心技术,科大讯飞代表了当今世界语音行业的最高水平,其中文语音合成技术在近年来历届国内、国际权威机构的评测中均名列第一,并使机器合成语音效果超过普通人说话水平。如今,科大讯飞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语音上市公司,占有中文语音技术主流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去年,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开工建设,规划面积6000亩,力争5年孵化企业500家,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一个千亿元规模的语音产业正在加速崛起。

  几乎每隔1.5秒,就有一台电脑从联宝(合肥)电子公司诞生,全球每8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出自这里。 “投产至今3年多时间,联宝(合肥)经济总量增长6倍!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钱莉介绍,创新能力的“倍增”,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力量。去年,联宝(合肥)申请专利超过200项,年产笔记本电脑1700万台,同比增长400%以上。

  创新力度,决定发展高度。如今的联宝(合肥),工业产值达到433亿元,成为合肥市产值最大的工业企业和安徽最大进出口企业,并助力联想个人电脑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其实,早在创立之初,联宝(合肥)就非常重视创新能力建设,专门成立了以研发中心领衔的创新团队,并建成29间专业实验室。 3年前,联想集团总部与合肥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一个近2000名高新技术人才组成的科研总部落户合肥。而围绕联宝这一项目所形成的创新平台,为更多的企业入驻打通了道路,成就了今天以联宝(合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发展,企业无疑是主体。近年来,合肥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继续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并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目前,合肥市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959家,七成以上建在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1%;在33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总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前5个月,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2.6亿元,增长15.8%,增幅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授权发明专利1208件,增长57.5%。

  自主创新能力的“倍增”,让合肥凝聚了崛起的力量!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淮南凤台何时“撤县设市”?安徽省民政厅回复网友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