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科技局突出“五个支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11.09.2014  20:08

为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提高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阜阳市科技局坚持“五个支持”,积极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者、科研活动组织者、成果转化和研发投入者,引导全社会创新人才向企业靠拢,全社会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一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主体。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科技工程及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全部吸纳企业参与立项决策,对获国家、省立项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市财政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企业牵头承担的“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项目,按国家、省下拨经费的5-10%予以补助;所有应用开发类项目,均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对企业围绕产品、产业发展组织的关键技术攻关,给予政策、资金支持。近年来阜阳市科技局集中支持的界首有色金属冶炼污染治理新工艺、太和生物医药手性药物合成新技术、颍上稻米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得到有效突破,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支持企业成为科研组织主体。优先在骨干企业布点研发平台,目前全市大中型企业已经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2家。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颍上县鑫泉米业院士工作站、阜阳市农业物联网研究院已成立运行。全市大中型企业80%以上都已经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用研发机构,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对阜阳市企业在境外设立、合办或收购研发机构的,按其当年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并鼓励和支持国家级研发机构、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阜阳市设立应用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

三是支持企业成为科研成果转化主体。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组建新型产学研用实体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推动产学研用由“点对点”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系统合作、紧密合作、长期合作转变。界首市科技局精心组织了12家机械制造业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寻求技术支持与产学研合作;阜阳师范学院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现场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积极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提供优质便捷交易登记服务,目前全市已经建立新型产业技术联盟2个,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90%以上由企业交易登记。

四是支持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市出台政策规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或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财政分别给予奖励补助;对企业购置研发项目所需关键仪器设备,在省补助15%基础上,市或县(市)财政予以配套支持,并把补助标准降低到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1.5%以上;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首次(批)在市场推广应用并获批为国家级、省级的重点新产品,采取研发后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今年上半年阜阳市科技局集中对2013年获得省审批或认定的省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重点新产品、研发平台及专利发明进行了奖补,累计奖励资金350万元。

五是支持企业充分享受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积极协助企业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扩大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市科技局组织了对安徽开乐汽车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等企业研发项目鉴定。2013年全市19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累计享受减免税额2000万元;20家以上企业享受科研投入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040万元,极大提高了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