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闭环管理 服务实战
06.07.2017 18:07
本文来源: 公安厅
来源: www.ahga.gov.cn
安徽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全省地貌特征南北差异较大,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安徽创新发展新理念,抓住新机遇,全力推进“五个美好安徽”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迅速,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源源不断生成汇聚,民用爆炸物品使用量逐年上升。全省现有爆破作业单位248家,爆破作业人员1.2万余名,2016年炸药使用量约11.9万吨、雷管使用量2200万余枚。目前,全省警力编制严重不足,对当前全省公安工作特别是民爆物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管理形势和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迫切需求,安徽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从严管控民用爆炸物品十条规定》,牢固树立“人命关天、责任如山,事故可防、事在人为,有责必尽、执法必严”的理念,按照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提出的“除风险、除隐患、补短板、补漏洞”工作要求,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尽职履责、全面统筹,进一步强化民爆物品信息化建设,促进民爆物品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能力,连续多年实现了全省民爆物品“零流失、零被盗、零炸响”的工作目标。
科技创新,实战引领,信息化智能管理全覆盖
针对当前民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触角只能延伸到民爆物品出库环节的现状,安徽省公安机关坚持“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检验、实战引领”的导向,按照“管用、实用、好用、爱用”的标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利用信息化手段彻底解决民爆物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是围绕实战,统一顶层设计。自2016年1月以来,省厅领导多次指示批示,省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监管民警、使用单位、建设单位、技术专家等多方论证,认真研究分析民爆物品使用过程中储存库房、运输车辆、作业人员、爆破现场等环节管控重点和难点,研究如何结合本省实际,充分运用建设“安徽省爆破作业治安管理云服务系统”的契机,打破数据壁垒、打通监管流程,将全国民爆信息系统与末端管控系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一个系统平台,实现对所有涉爆要素信息进行分类管控,做到流向管控全覆盖,安全监管无死角。
二是智能引领,提升工作能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系统按时自动对库房值守人员、民爆物品领用人员、运输车辆驾驶人、爆破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动态查岗、智能比对,发现异常实时预警,报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到公安机关监管民警手机,彻底改变了以往人工视频巡查的低效模式,变事后追责为事前预防,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效能和问题发现能力,有力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由一般应用向深度应用的转变。
三是服务实战,科学破解难题。针对移动电子设备电磁辐射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影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在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有力支持下,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和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科技攻关,系统研究移动电子设备诱发民用爆炸物品起爆机理,争取制定针对性射频管控措施,为上级机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以物为本,突出重点,系统化流向管理无盲点
紧盯民用爆炸物品流向轨迹,突出爆破作业现场这一监管重点,结合《爆破安全规程》和公安部《从严管控民用爆炸物品十条规定》,把每个爆破作业项目的民用爆炸物品发放、领取、使用、清退分解成若干环节,逐环节审核推进,系统化流向管理。
一是可视化精细“守库”。库房视频全部接入“安徽省爆破作业治安管理云服务系统”,公安机关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随时检查民爆物品储存库的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等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与全国民爆系统的对接,利用网络版出入库系统,对库存危险物品存储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和管控。
二是动态化精准“控线”。在民爆物品运输车加装北斗定位系统、车载硬盘录像机,在装卸门位置安装防爆摄像头、门磁报警开关,对于异常开门、超时停放、未按照指定路线行驶等情形实时报警,实现对民爆物品运输过程的全程监控。
三是流程化精确“盯点”。针对当前爆破现场环境复杂,治安监管易存在盲区死角的问题,使用全景视频监控设备全程摄录爆破作业过程,利用无人机进行爆破安全范围警戒,并把爆破作业流程分解为签到、测孔、发放、装填、组网、警戒、起爆、检查、签字(清退)9个关键环节,通过专门研发的爆破作业现场信息采集设备,逐项与“爆破作业施工方案”设计节点确认,并和民爆物品流通信息进行一致性比对确认,每个环节操作过程录像自动上传云端存储备查,实现对爆破作业现场的全程监控,严防民爆物品流失。
规范管理,专业培训,提升标准化执法履职能力
近年来,安徽省公安机关狠抓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一是制定日常监管工作标准流程,规范和统一全省危爆物品治安检查的标准和内容。2016年2月,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制定下发了《安徽省枪爆危险物品单位治安检查工作规范(试行)》,全面梳理了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职责、工作要求和日常检查标准,汇总成8大类51项检查工作要点,并编制了《安徽省公安机关民爆物品治安防范情况检查表》。要求各地按照辖区派出所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区县分局每两个月巡查一次、市局每季度抽查一次的频率,做到“一次检查一张表格、一个企业一份档案”,认真检查、规范记录,工作情况以市为单位一个季度上报一次,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民用爆炸物品监管民警队伍规范化建设,组织全省公安机关901名民爆物品安全监管民警开展任职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实行PKI个人数字证书与民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绑定,对未通过资格考试的,要求所在单位调整其岗位。此外,还充分借助安徽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技术资源,每年从各地遴选8至12名业务骨干,由省治安总队组织到上述单位开展小班教学,邀请专家专门讲授爆破安全规程、民爆物品存储库安全评价及检查方法、爆炸与公共安全、爆破设计与施工等相关课程,着力培养一支不仅会管理还要懂原理、不仅会业务还要懂技术的民爆物品监管业务精英队伍,再利用传帮带的形式,分级培训、逐级培训,逐步提升全省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民警依法履职能力和规范执法水平。
三是善于借力用力,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管理合力。省公安厅分别联合省教育厅和安监局共同发文,要求全省学校自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存储情况,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严格执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购买备案要求。同时要求各级安监部门要及时将本地区已颁发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情况,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坚决防止发生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流失、被盗等案事件。
通过对信息化科技手段的智能应用,结合有针对性的业务规范、专业培训、正规管理工作措施的推进,有力地提高了安徽省民用爆炸物品治安管理的能力水平。今年5月22日,在系统分析数据异常提前预警,专案侦查及时介入,各警种密切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在公安部相关业务局有力指导下,滁州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非法制贩爆炸物品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收缴制爆原材料61吨,及时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对此,公安部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工作势头很好,标志着涉恐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望继续努力。”
民爆安全无小事。安徽省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工作要求,在省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全省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努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桑宝庆)
本文来源: 公安厅
06.07.2017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