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城”营造温馨家园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新常态下,如何科学“管城”,让大家庭更整洁更舒适,需要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行城管群众议事会制度、全面推进垃圾收运改革、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近年来,全市城管系统以文明创建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以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推动创建水平的整体提升,着力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文明和谐、舒适靓丽的“温馨家园”。
“我们将以解决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全面提升管理标准,创新城管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的常态长效,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作出新的贡献。”市城管局副局长赵俊超说。
重点攻坚巩固城市文明成果举措:聘请义务监督员参与整治工作
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搭乱建等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疾”。对这些顽疾“斩草除根”,需要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按照“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的原则,在全面深入普查的基础上,我市确定了111处重点区域和路段,实行重点督查、重点监管。在摊点长效管理上,我市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的原则,对全市摊点进行“无缝隙、全覆盖”管理。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全市共散发《致摊点经营者的公开信》28963封,出动流动宣传车近130台,成立劝导队263个,设置“严禁摆摊设点”警示牌近700个,依法对214处流动摊点违规聚集地进行取缔,全市115处界定摊群点全部实行包保责任制,实现了“人在地净、人走场清,摊内整洁卫生”的管理要求。
在依法推进垃圾乱扔整治工作上,我市采取聘请义务监督员、落实市民举报有奖制度等新举措,发动广大市民参与整治工作。自去年10月28日乱扔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已聘请义务监督员400余名,受理并审核群众举报1367件,其中有效举报925件。此外,为了防止车辆乱停放,按照“隔离到位、处罚到位”的要求,城管部门在商场、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增设隔离桩,派专人看守,重点加大了机动车辆占压盲道、绿化带、消防通道等违规停车现象的处罚力度。去年以来,已设置隔离桩33444个,下达违停告知单近337080份。
赵俊超介绍,下一步,在坚持疏堵有度、分类管控的原则下,城管部门将持续开展摊点治理工作,推进摊点管理规范长效;同时坚持宣传引导和严管重罚相结合,全面加大非机动车道车辆乱停放的查处力度;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健全完善部门联动联责联处制度,全面落实查处违法建设长效机制。
让人居环境更加整洁靓丽举措:大力实施深度清洁作业新模式
如今,无论是行走在老城区淮河路步行街,还是驾车行驶在滨湖新区宽阔马路上,无不让人神清气爽。环境“蝶变”的背后,折射出合肥的环卫作业模式和渣土运输管理模式正发生着悄然转变。
目前我市的道路清扫已实现了由人工清扫到机械化清扫、人工保洁转变;由道路干扫到道路湿扫的转变;由清扫道路到水洗道路的转变,“深度清洁”已覆盖合肥的大街小巷。目前全市共投入使用各种环卫作业车辆222台,建成区范围内,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实现了“应扫尽扫、适扫必扫”的目标。与此同时,自去年9月中旬开始,全市87处渣土外运工地安装了摄像监控,全方位、全时段对每辆渣土车装载、密闭、冲洗等情况进行监控。全市的渣土运输车辆GPS监控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对超载、超速、运输过程中泼洒造成路面污染的渣土车,一经查实,工地立即停运整改。去年共对33家工地进行停运整改处理,对58家渣土运输公司作出扣分停运处理。
赵俊超介绍,新常态下,我市将紧扣“环卫作业升级、市容立面品位、精品道路建设”等重要节点,大力实施深度清洁作业新模式,积极构建国内领先的“高效、密闭、环保”垃圾收运体系,全力推进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城市清洁系统全面升级。同时争取多方支持,统筹规划新建环卫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着力构建创建常态运行机制举措:完善数字化城管运行方式
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数字城管系统正式“上岗”。该系统拥有海量数据库,可随时调阅。如工作人员可通过相应的实景图,找到特定区域的一处交通信号灯、一盏路灯、一块井盖、一个垃圾桶,甚至可以查询它们的标识码、主管部门、养护单位等信息。这些物品被称作城市管理部件,全市400平方公里建成区内的138万个城市管理部件都能通过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查询。道路不干净、井盖丢失、摊点占道经营、车辆违章乱停等一批问题得以快速处理。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市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共立案172687件,应结案数192369件,结案169055件,总结案率87.88%,按期结案161073件,按期结案率83.73%。
“下一步,我们将以‘数字城管’平台为支撑,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相关工作标准和规范,科学设置网格管理,优化数字城管考核流程,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在文明创建中的基础作用。”赵俊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