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毕业生创业上演“凤还巢”

02.06.2015  20:44

  去年6月,一批毕业于中科大的企业家,从北京、上海、硅谷回到了合肥,带来了自己的企业,带回了自己的智慧。一年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位于庐阳工业园里的中科大企业家联合会。今天,这支队伍已经由去年的16家变为40余家,无数全球领先的科技产品,将从合肥诞生。而与去年成立之初所不同的是,新一批回到合肥的科大学子,有不少科学家、院士。他们带回自己的技术,从起步开始就在合肥孵化。或许,他们的回归,可以为合肥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带来新的思路。

  从“移栽”到“播种”

  将自己的企业从北京、上海、硅谷搬回合肥,缘于对合肥的热爱,对中科大的思念。第一批回到合肥的17位中科大企业家们,把自己的企业搬到了合肥,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很多全球顶尖的技术。

  今天,这样的产业转型有了新的模式。

  “过去是把已经成型的项目移栽过来,现在改变思维,在园区深度孵化——项目本地化,直接在合肥丢种子。从早期的天使投资,到本地化的资源配置,这样的项目成型、投产之后,才不会水土不服。现在,我们在广州、深圳、硅谷等地找项目,就是要从创业、想法、技术开始,进行本地孵化。”中科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栾立刚告诉记者。中科大校友遍布全球,这个广阔的校友资源,织成了一张大大的网,组成了非常大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互相对接。

  记者了解到,最近刚刚入驻的一家团队,就是带来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把技术带回合肥。“这家企业是做3D芯片,过去的2D芯片相当于盖平房。从2012年,盖平房改为盖楼,存储量大,体积极小,但是存储量相当于移动硬盘。可以帮助解决移动终端的小型化。但是,目前这个技术中国没有。2D芯片上,中国已经很难超过其他国家,只能在3D存储芯片上进行弯道超车。这是在同一起跑线,有超越可能。”栾立刚告诉记者。

  带动其他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中科大企业家联合会的新入驻企业中,既有研究核磁共振、恒烁半导体,也有发明自动炒菜机的。栾立刚说:“很多项目缺资金,由于中科大企业家联合会的基金还没成立,我们就进行个人天使投资。帮助团队搭配、厂房建设,甚至子女上学等。因为我们清楚,好项目在选址时都会比较条件,而硬件条件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我们就从做好配套入手。孵化器建设是深层次问题。现在全国各地创业孵化器很多,但缺乏专业化团队,光有办公室、桌子是不够的。从技术到产品的服务,都需要配备好。我们会建立大平台,其中包括投资、融资、工业设计、园区信息化、软件配套正在建设中。”

  现在,中科大企业家联合会发起人还将成立基金公司,配套引导基金和自然人,根据项目来找相应投资。

  而中科大企业家们不仅着力于自己校友企业的建设,还带动了周边的其他传统企业。“我们旁边就有一家做数控的公司,在目前传统制造经济下行的状态下,企业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帮它联系了高校,进行产学研结合,帮助他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更多和本企业相关的利好政策。在资金上,我们也帮助它进行对接。既然我们回到了合肥,就会最大限度地为合肥多做一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