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秋粮丰收在望 绿色增产引领农业生产转方式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0月17日讯(记者:丁雨光、宿州台记者:杨鹏)眼下,秋收秋种正在全省范围内铺开。今年全省秋粮种植面积超过5950万亩,预计总产将超过390亿斤,其中绿色增产成为最大亮点,我省农业生产转方式迈出坚实步伐。
时值寒露,辽阔的黄淮海平原上,玉米大豆均已收获完毕,新播种的小麦孕育着又一季的丰收。宿州市埇桥区解集乡解王村村民王胜利承包的100多亩小麦已播种完毕。忙完了秋种,王胜利抽空算了笔账:今年玉米施肥每亩减少了20多斤,亩产反而增加了200多斤,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王胜利:“秸秆粉碎以后放到地里边,增加有机肥,等于给田地上了一遍肥料,增加地里的涵水量,对土地疏松保水非常好。”
王胜利账本中的“一减一增”源自于宿州市大力推广的秸秆还田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培肥土壤,促进绿色增产。据这个市土肥站对秸秆全量还田土壤监测,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提高了5.2%,这为减少化肥用量,实现绿色增产,减少面源污染打下了基础。
今年,宿州市建设8个绿色增产示范片(区)、8个绿色增产示范村和8个绿色增产示范家庭农场及农民合作社,打造全市粮食绿色增产的先行区,并均衡带动大面积绿色增产。宿州市农委农业局局长曾庆芳:“重点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节肥、节药、节水,推进田间设施标准化、栽培规模化、生产机械化、资源节约化、服务规范化,有效提升我市农业科技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宿州市秋粮总产实现261.5万吨,比去年增加8.3%,而肥料施用量比去年减少了1.5%,农药的使用量比去年减少了1.6%。
在长丰县陶楼乡高塘村,种粮大户罗发新今年流转了300多亩稻田,新建了一座沼气池,用沼液兑水,栽培水稻、养殖龙虾,以水稻和龙虾混养的方式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攻关。如今水稻已收获,产量提高了7%,龙虾也开始陆续上市,稻虾混养的好处让罗发新尝到了甜头,他对粮食绿色增产攻关充满信心。罗发新:“第一,肥料、化学肥料几乎不用,用有机肥料少施点就行了。除草剂这块,利用龙虾把稻田的草和昆虫吃掉,吃掉后杀虫剂这块就几乎不用了,降低了成本,第二稻虾混养能把耕作这块、旋耕这块能省掉。”
目前,长丰县已在全县范围内选定近20个示范区示范推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而我省已建设了玉米和水稻各建设100个左右的省级绿色增产示范片(区)、示范村和示范家庭农场。在临泉县,全县18个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玉米单产都超过650公斤以上,整体好于往年。秋种中,我省还重点建设了72个省级绿色增产示范片(区)、68个示范村和77个示范家庭农场,打造绿色增效的先行区。以“绿色增产”为理念,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转变正在发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安徽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