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富中国】福建长汀:昔日“火焰山” 今日花果山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月27日讯
图一:1983年的长汀水土流失情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刘杰)《绿富中国》报道组第一站来到福建省长汀县,看坚持生态保护和百姓受益相结合的“长汀经验”,如何将昔日“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长汀,变成今日“瓜果飘香,土沃人富”的花果山?
昔日长汀——“火焰山”,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若是在十几年前,说起福建长汀,人们会笑谈那里就是西游记里的“火焰山”,由于历史上的兵戎战火、乱砍滥伐,长汀的山上是一片红色的泥土,光秃秃的不见绿色,长汀人自嘲是“山光水浊,田瘦人穷”。在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当地村民最“盼望”的事就是下雨,因为每次雨后,穿村而过的小溪里满是从山上冲下来的泥沙,全村无论男女老幼全体出动去小溪里捞沙卖钱,这对当时南坑的乡亲们来说,是一年里一笔不小的收入,南坑也因为“山光人穷”被戏称为是“难坑”。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的话也许最能代表当时南坑人的心情,她说:“如果能种别的有收入,谁愿意去河里捞沙子,捞着沙子看着荒山,心里也是难过。南坑穷,就是穷在了水土流失。”
南坑村昔日的景象其实只是往日长汀的一个缩影,据1985年遥感普查,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长汀国土面积的31.5%,所以长汀在上世纪80年代也曾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一起,并列为我国三大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
绿色转折——治荒种树,绿满山河
时间到了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来到长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随后福建省做出决定,将长汀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为长汀水土保持投入1000万元。而在此后的10年里,长汀水土保持治理都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2001年10月,习近平再次考察长汀,作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指示。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在艰难中起步,长汀人也开始了自己向荒山“要钱”的征程,扛起铁铲上山种树。
为了鼓励百姓开荒种树,作为长汀林业的主管部门,长汀县林业局挖空心思想各种办法来帮助百姓。长汀县不仅建立了山林权流转制度,实行“谁种谁有,谁治理谁受益”,还动员群众上山种油茶、杨梅、银杏等经济树种,种树给补贴,甚至免费提供树苗树种,帮着修林道、修蓄水池。
长汀县三洲镇戴坊村村民兰林金是长汀乃至全国有名的油茶种植户,失去双手的他承包了村里和邻村的3200亩荒山种油茶,被称为长汀的“断臂铁人”。说起自己开荒种油茶的经历,兰林金最念念不忘的,是当地林业部门给他的帮助和扶持:“从我种油茶开始,每年林业部门都有几十万的资金扶持我,像去年,光树苗这一块,林业部门免费给了我20万株的苗木,这就是40多万。而今年搞坡改梯,500亩山地林业部门一亩给我补贴了1000块,等于又是一个50多万,可以说没有林业部门,我的油茶根本种不起来!”
图二:“断臂铁人”兰林金
多种多补,少种少补,不种不补,一系列奖励补贴政策的出台,不仅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也充分调动了长汀百姓上山种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不过以长汀水土流失之严重,光靠政府的补贴还远远不够,通过创新机制,长汀林业部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共同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这成了长汀整治水土流失的另一件法宝。
在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当时山上零星种了几棵银杏,这种树涵养水分的效果非常好,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是银杏的生长周期长,有“公孙树”的别名,即爷爷种树,到孙子一辈才能有收获,经济效益不能马上体现出来,所以村民对种银杏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南坑村村支书沈腾香找到了在外的南坑乡贤,邀请他们回村里开办银杏基地,南坑村以集体2000多亩山地入股,1999年,厦门树王银杏制品有限公司落户南坑,陆续投资近千万元开展银杏种植和银杏产品的精深加工。有了大公司的投资,村民纷纷跟进,如今的南坑成了“闽西银杏第一村”。
图三:策武镇的千亩银杏基地
今日长汀——“花果山”上,生态美,百姓富
十余年治理路,长汀人用自己的双手为昔日的“光头山”披上了绿衣。当今年记者来到长汀采访的时候,无论是驱车行驶在长汀的国道、省道,还是漫步走在乡间小道上,眼中的长汀青山连绵,绿水长流,实在无法再想象出长汀十年前“山光水浊”的景象。在十年水土保持治理的艰辛努力之后,长汀人改善了生存环境,更从山上收获了财富。
在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开荒种树的带动作用,全民种树结出的硕果已经让南坑人尝到了甜头。山上种果树,山下养猪,猪粪作沼气原料,沼气生火发电、沼渣给果树施肥改善土质。这种既杜绝了污染,又改善了土质的“猪沼果”模式让南坑的生态有了根本的转变,昔日满目的荒山变成了一片片的银杏林,田间地头,村道两旁都载满了高大的银杏,每到秋季,满村的金黄都能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
图四:南坑村村貌
“下河捞沙”的事情南坑村民也已经多年不干了。如今,南坑村适合种植果树的荒山全部种上了银杏、油柰等果树。全村果树种植面积7739亩,其中银杏4300多亩,人均种植果树5亩多。昔日的光头山成了“花果山”,而“花果山”下南坑村村民2013年的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也再没人拿“难坑村”来开南坑村的玩笑 了。随着国家林权改革、林权确权到户的不断推进,南坑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确权之后经营权的流转,使得南坑村可以进一步扩大果树的种植面积,而经营权的抵押贷款,也解决了种树资金难的问题。
南坑村的巨变只是长汀巨变的一个缩影,像南坑这样通过种果树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例子在长汀比比皆是。在三洲镇戴坊村,“断臂铁人”兰林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山上没有树,下雨了沙石冲下来,连养的鸭子都能让水冲走。”说起以前,兰林金总是不免感慨起自己那些被冲走的鸭子。
“现在环境好啦,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命都能长点啊。前几年开始,我的油茶有些已经打果了,年年都不够卖,我估计再过三四年,每年收入超过100万肯定没问题。”而说起以后,兰林金脸又笑的合不拢嘴。
站在兰林金家的阳台上,满目的苍翠,满山的油茶,看着自己种的油茶,兰林金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规划:“接下来我想要把隔壁村的荒山也承包下来,连片的种植,然后再来发展乡村旅游。以前一直都想搞的,但是一直都没敢去做。虽然林业部门一直都有很优惠的补贴政策,但光靠政府也不行啊,我们自己口袋里没有钱。现在好了,(林权)确权之后我就可以把一些经营权流转出去,要种的一起来种,你种出来就是你的,大家一起来发财,或者拿去银行贷款,这样资金难题就解决了,过几年你再来看,保证又和现在不一样!”
兰林金的说这话并不是吹牛,因为长汀人真的有这样的底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短短十几年,截至2012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由146万亩减少到48万亩,全县森林面积由1986年的275万亩增加到37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4%。昔日的水土流失重灾区,如今建起了国家湿地公园——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面旗帜。在2012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这可以说是对长汀人十余年艰辛努力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