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中心里的这群人特有爱
安徽省宿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是一家集市光荣一院、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市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民政综合服务单位。里面住着老人、儿童、流浪乞讨人员,他们有的重病,有的残疾,但在这里都生活得很好。这都得益于这里活跃着一支鲜为人知的社工及其护理员。他们在这里传承爱,升华爱。
社工干预,修复“残缺”孤儿
家住砀山县权集乡某村的小鹏,13岁,从小由体弱多病、目不识丁的奶奶抚养。缺少父爱与母爱,小鹏因此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上学以后,由于和同学缺少沟通,经常打架,同学们都排斥他,自己又不知怎样解决,于是产生自卑和厌学心理。2015年底,他来到宿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院,也是经常打骂其他儿童。
为使小鹏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乐观地看待生活及身边的事物,社工王凌凌,经常与小鹏沟通,在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时,及时鼓励。定期为小鹏进行心理疏导。现在的小鹏已恢复自信、改掉了打骂人的坏习惯。
对小鹏成功矫正,只是宿州市福利中心“蒲公英健康成长”项目实施以来,对22名孤残儿童,1万多名散居孤儿,进行社工干预的典型案例之一。此外该中心结合大学生志愿者,陪伴孤残儿童阅读名著、健康锻炼、快乐游戏、能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组合拳”,进行“一对一”配对辅导和“一对多”教学,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激发社会困境儿童及散居孤儿生活激情、学习热情,培养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精神。
“不仅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 还要做他们的知心妈妈”
脑瘫孤儿燕子的手,因痉挛而无法自行伸展,刚入院时掌心溃烂,散发着异味,虽已9岁,但仍流涎不断,宿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的护理员乔莉,就用温水经常为燕子擦洗、上药,用纸板固定、纱布包裹,保持手指伸展和干燥、无异味。在乔莉精心、细致的护理下,燕子溃烂的皮肤慢慢痊愈了。
乔莉在儿童福利院担负着卧床孤残儿童的喂水、喂奶、换尿布、按摩等普通却繁琐的护理工作。为减少褥疮的风险,给孩子们使用的都是她自己亲手用棉布缝制的尿片。
乔莉只是宿州市社会福利中心60多名护理员的代表。
从2015年11月,宿州市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首批孤残儿童入住以来,护理员们面对各种智障儿童及不同身体残疾的孤儿,提供24小时精心的照料及康复训练,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2015年底,儿童福利院迎来了各县区的散居孤儿入住,他们大都失去父母,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导致这些孩子性格孤僻,很难与人相处,这就对护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还要走进这些孤儿的内心,做他们的知心妈妈,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抚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儿童福利院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宿州市福利中心主任蔡先德如此表述。
“谢谢你,小妹! 你做了我们子女该做的事”
“小王,给我修剪趾甲。”住在福利院108房间的张瑞民老人喊道。
“哎,这就去。”正在走廊打扫卫生的王建玲一边回答,一边把手中的工具放好往108房间走去。
来到张瑞民老人的房间,老人已经泡好脚坐在床上,王建玲走到老人的面前,先把洗脚水倒掉,然后搬把小凳子坐在老人的床边,仔细观察老人的脚。由于新陈代谢的原因,老人的趾甲变得又厚又硬,很难剪。王建玲小心翼翼地修剪着,生怕把老人的脚趾弄疼,修剪完毕,又用锉子把刚修剪的趾甲边角磨光滑,防止剐破袜子。
就在快要收拾完毕的时候,老人的女儿来探望老人,看到这一幕,很感动,连声说:“谢谢你,小妹!你做了我们子女该做的事!”
“这是我们的工作,不用谢!”王建玲微笑着说。
“等你们闲了,一定要到我们家来玩, 让我们好好感谢你们”
“我的腿是老毛病了,还是那年抗美援朝留下的老病根,这几十年来平时还能忍,每到阴雨天气就‘发威’,在光荣院的这几天里,每天晚上,在我们休息之前,都会给每位老人洗脚、修剪指甲,会主动询问老人是否有酸痛,为老人按摩、捶背。自打受了这个伤之后,就这几天过得最舒坦。”宿州市光荣院第三期疗养对象,家住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杨乡,今年71岁的赵贤军老人逢人便讲。
由于张静等护理员们的热情、细心、好脾气,包括赵贤军老人在内的疗养对象发自内心地向她们发出邀请:“等你们闲了,一定要到我们家来玩,让我们好好感谢你们!”
“这些‘最可爱的人’以前都是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现在自己能够接触到,能够为他们服务感觉挺光荣,没有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特别是听这些老战士们讲他们以前革命的经历,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张静说,“第六期短期疗养就要开始了,我们一定好好照顾这些功臣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工作理论建设,2016年7月22日,安徽工程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基地在宿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正式挂牌,这也标志着我市推进社会工作‘校地合作’的新举措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宿州市民政局局长黄健总结说。
中国社会报安徽记者站 李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