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烧力度大,干群观念起变化《安徽日报农村版》
各地多措并举动真格,干部实抓、农民理解趋多
今年“三夏”时节,作为农业大省的我省秸秆禁烧初显成效,各地焚烧秸秆的群众明显减少。记者采访发现,各地正从“年年禁年年烧”的怪圈中总结经验,亮出的禁烧招数愈发“实在”、“管用”,同时,基层干群的禁烧观念也有了可喜的变化。
从“上紧下松”到“铁腕禁烧”
“以往是禁烧时期零星烧,期限一过连片烧,高考一过,漫天烟雾、熏眼呛喉;今年却是浓烟绝迹、空气如常。 ”今夏力推的秸秆禁烧严举,让阜南县洪河桥镇党委书记李可峰觉得有效:“往年是重点禁烧,今年则是全面禁烧,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省、市、县、乡各级都拨付专项资金,绝无仅有。 ”亲历秸秆禁烧已有6年的利辛县胡集镇办公室主任叶其峰也认为今年的禁烧力度空前。 “省里要求限茬15厘米,市里要求12厘米,到了县里就要求在10厘米以下。 ”砀山县副县长陈晓强坦言,“以前是自上而下一层比一层松,如今却是一级比一级严。 ”
除了资金更多、组织更严、时间更长外,秸秆禁烧与基层干部利益相牵,无疑让参与这场“消烟大战”的每个成员尽全力而为:如来安县在禁烧工作中引入保证金制度,各乡镇按农作物面积,以每亩2元的标准上缴保证金,禁烧考核合格结束后同奖同罚;滁州市南谯区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镇取消年终农业、环保评先资格,对发生秸秆焚烧的村民组,取消享受次年的财政 “一事一议”补贴项目资格;涡阳县则在全县范围内对出现“第一把火”的所在镇、街,给于党政主要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电视公开表态,对镇、街包村包保负责人就地免职。而据了解,太和县、定远县等地均已有干部因禁烧不力被免。
从“人力孤守”到“农机助阵”
“以往人力硬堵,最终1/3左右的秸秆还是付之一炬;如今机具帮疏,禁烧明显得力。”固镇县城关镇张桥村村主任张家伍介绍,今年午季,该镇出资为20个农业村每村配备3—5台秸秆灭茬机,县、镇两级政府补助机手每亩30元。灭茬后的麦地就不需要重点看守,“过去禁烧期20多天,全员出动还看不住;眼下,全村2700亩小麦已完成灭茬1500亩,村里6个干部只需抽出2名跟机作业,其它村务也得以正常运转。 ”
有农机相助的远不止张桥村,含山县运漕镇黄墩村书记张胜斌透露,该镇对不烧秸秆的农户亩补20元。秸秆不烧,农户又无力解决,怎么办?今夏,镇政府出资从内蒙古借调了20台大型打捆机、4台指轮式搂草机分配至各村,免费帮助农民将秸秆打捆离田后,由机手卖给当地生物质发电厂。 “以前是不可能不烧,现在是绝大多数不烧。 ”面对明显的转变,张胜斌慨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禁烧也是如此! ”
从“不得不烧”到“不想再烧”
随着禁烧力度加大,农机助力更多,群众对秸秆禁烧的理解和认同也越来越高。 “镇村干部年年上门宣传,烧秸秆污染空气对身体有害不说,还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村里人都不烧了。 ”肥西县官亭镇王祠村村民胡万章如今也对焚烧“坚决反对”;“不烧秸秆有奖励,焚烧秸秆受严罚。 ”75岁的颍上县南照镇六里村村民刘长河从最初对禁烧的“不理解”,变身“义务宣传巡查员穿梭田间;“我们这儿都多年不烧秸秆了!”砀山县官庄坝镇的农民吴海军开心地说:“不烧每亩给几十元补贴,谁还会花心思花气力去烧?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诸多地区农民 “一烧了之”的老观念正在逐步扭转,各地秸秆焚烧也趋于好转。然而,在我省一些相对偏远、机械化水平不高、秸秆产品综合利用不高的地区,秸秆焚烧尚难杜绝。“今年跟去年烧得差不多。 ”6月11日中午,定远县藕圩镇几位农民偷燃了自家田间的麦秸,并无奈地表示:“我们这儿不见打捆机、大型旋耕机,秸秆离不了田也还不了田。”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李桥村村民路思千眼下也正犯愁:“今年看得严,大伙都不烧,只能自己把秸秆集中起来,用三轮车或板车拉走。我们现在是不敢烧,也不想烧,但更期盼不用烧和不舍得烧。 ” (本报记者 钱程)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