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宿州今年秸秆禁烧不再严控机收留茬高度《宿州新闻网》
往年,为了杜绝农民焚烧秸秆现象,宿州市对辖区内小麦收割后的麦茬高度作出了全面的严格控制要求,要求控制在15厘米以下。在今年的午季秸秆禁烧工作中,宿州市将取消这一要求。为何会作出这样的调整?调整后会不会影响到今年秸秆禁烧工作?作出这一举措的底气又来自于哪里?
关于今年的留茬高度限制要求,在《宿州市2015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中是这样表述的,“各县区根据农机装备保障水平、种植模式和农机农艺融合程度合理选择收割和播种方式”,方案并没有作出全面限茬的明确要求,仅提及道“对不能直接还田且影响播种的,仍要实行限茬收割”,今年的这一要求与往年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宿州市农机局农机管理科科长郭松:“去年是全部只要进入小麦收割现场的联合收割机必须限茬15公分,而且还要安装秸秆粉碎器,有些县区甚至要求在10公分以下。”
据了解,个别乡镇甚至要求限茬8厘米,如果不打折扣地落实这一要求,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时,遇到稍微不平整的麦田,甚至会把土都翻起来。尽管宿州市去年所作出的严控麦茬高度要求有省里的文件作为依据和支撑,其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基于当时的机械装备结构不够合理、不够优化这一现实,这一要求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际执行中,甚至直接造成了农民抢收抢种与秸秆禁烧工作之间的矛盾。
郭松:“直接影响我们市的收割进度。因为午收,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实行全面限茬,对播种抢种时间上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影响。”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如果限茬15厘米以下,联合收割机等于要把小麦秸秆全部吞入到机子内部进行粉碎和揉搓,这势必会消耗大量的动力,影响收割机作业的进度和效率。作为机手,对限茬要求意见也很大,因为这会直接影响他的收入,本来联合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80亩到100亩,限茬15厘米以后,每天只能收割30亩左右。另外,如果限茬过低,遇到高低不平的地块,容易毁坏收割机的刀具,给机手造成更大的损失。去年,宿州市也为限茬要求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郭松:“去年,江苏、山东的跨区作业农机手听说我们这里限茬15公分,还要加装秸秆粉碎装置,担心影响他的作业效率和收入,好多外地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直接就跨过宿州市,不在宿州市收割。”
这带来的结果必然严重影响了宿州市小麦收割进度,去年夏收工作的前期,宿州市收割进度非常缓慢。从零火点这一控制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限茬的效果也不是太理想,去年,尽管宿州市全年秸秆焚烧火点比2013年下降了96%,下降比例居全省第一位,但是,毋庸讳言,也无须回避的是,去年夏收期间,宿州市全市依然出现了35个火点,并没有实现全面禁烧、零火点的目标。限茬了尚且没有达到零火点的目标,不限茬的话,不是会存在更大的焚烧隐患吗?今年又为何作出不限茬的要求呢?不担心这样做会导致出现更多的火点吗?宿州市农机局农机管理科科长郭松 就此解释说:“通过试验对比,玉米可以在不限茬的情况下,通过高茬板茬直播的方式,可以把玉米直接种下去;大豆可以通过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配备一台大型拖拉机带的秸秆还田机,实行秸秆还田,这样速度和效率要比限茬效果好得多。”
不仅农艺方面可以为不限茬提供充分支持,在农机数量保障方面,宿州市今年也显得底气十足,这源自于宿州市今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调整奖补资金用途,今年财政扶持重点为农机补贴,重点补贴农机具,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对农机具升级换代的精准补贴。今年宿州市全市用于农机补贴财政支出为8000万元,比去年的800万元提升了10倍,而且对秸秆还田机和玉米大豆灭茬免耕复式作业机械实行敞开补贴,这必然刺激农民购买这类农机的积极性。
宿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潘雷:“秸秆还田机今年新增将近4000台,加上原有的4000台,今年可以达到8000台的数量。每一台秸秆还田机可以配合两台联合收割机,前面收,后面灭茬,这样的话,也不用烧了。”
记者:今年的机具保障没有问题?
潘雷:没有任何问题。
据了解,今年“三夏”期间,宿州市全市可以投入各类农业机械60万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22000台,大型拖拉机11000台,秸秆还田机8000台,可以确保秸秆还田率达到70%以上。
不统一限茬预期实现的效果,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要考量,那就是要考虑农民是否认可,更直接的说是不限茬是否比限茬合算,宿州市农机局农机管理科科长郭松给记者算一笔帐。郭松:“如果限茬收割,去年收割的成本大概在75元左右,现在我们要是不限茬收割,收割一亩地的成本在40元左右,灭茬只需要25元,两项加一起,作业成本只在65元钱,比限茬成本减少10元钱。”
当听说宿州市今年将不再统一严控机收留茬高度的消息后,宿马园区汴南村机手张计划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张计划:“这对我们当然好了,联合(收割机)割得快了,收割时间短了,还有 利于抢收小麦。作为机手是比较欢迎的,效率高,节省油,还不毁家伙。”
记者了解到,其实从去年开始,宿州市已经在灵璧和泗县部分乡镇开始了对不限茬效果的探索试点,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群众对这一收割模式也很认可。
严控麦茬留茬高度,可以说是采取一种“堵”的办法,在这一要求下,机手不情愿,农民不乐意,政府也没有实现零火点的目标。
在采取新型农艺,提高大马力、复合农机具数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基础上,不统一要求限茬高度,显然是属于一种“疏”的办法,通过疏导,既可以实现收割效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农民可以尽快颗粒归仓,还可以节省收割成本,当然更不会耽误秋粮作物的农时,同时也为政府实现“全面禁烧、零火点、不误农时”这一总体目标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可以说实现了三赢。
“堵”和“疏”虽一字之差,带来的效果截然不同,宿州市在秸秆禁烧工作思路方面的转变以及为这种转变所付出的探索和努力值得充分肯定。(宿州广播电视台:杨鹏 杨磊 徐倩)
信息来源:《宿州新闻网》20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