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探索发展“绿色稻+”模式

27.10.2017  18:47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今年,黄山市祁门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去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追求高产量种植方式,突出“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产业定位,将“绿色”植入粮食生产全过程,积极探索“绿色稻+”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发展,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当今,农民种粮成本节节攀升,国内外粮价严重倒挂,粮食市场持续低迷,种粮效益每况愈下,传统落后的种稻模式已是难以为继。在这种粮食大背景下,该县“绿色稻+”模式应运而生。

  “我们基地生产的有机大米在南京市场卖20元一公斤,人们抢着购买。”祁门县西塘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仲发按耐不住内心的成功喜悦告诉笔者。该合作社打破过去水稻传统生产方式,开展“绿色稻+蟹”立体生态种养,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增产增效之路。今年,“绿色稻+蟹” 种养基地水稻种植面积近百亩,放养螃蟹1.8万只,秋后算账,每亩净收入高达5000多元,是普通模式种稻效益的10倍以上。

  “绿色稻+蟹”模式是根据“稻蟹共生”的原理,人工打造一个有机生态系统。螃蟹在稻田里养殖不仅能清除田中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反之,长势良好的一丛丛稻株又为螃蟹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绝佳的生态环境。稻养蟹、蟹促稻,种养结合,相得益彰。祁门县西塘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仲发介绍说:“我们始终坚持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粒化肥,宁愿产量受点损失,也要绝对保证本基地农产品质量上佳。”由于该基地产出的大米是有机米,成蟹是生态蟹,所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信任和青睐,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除西塘“绿色稻+蟹”模式外,该县在粮食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还先后涌现出了继光村“绿色稻+蛙”、群星村“绿色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绿色稻+”模式成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开辟出稻农增收新途径。“绿色稻+”模式引领着粮食产业绿色发展华丽转型,迈步走向粮食供给侧改革新时代。

人民日报:产量降了,农民咋不愁
   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既能“绿”农业,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