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社区矫正8年转化6万服刑人员 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11%[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安徽省作为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省份,自2006年开始试点,如今已历时8年。记者近日从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获悉,8年来,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0.49万人,解除矫正6.53万人,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3.96万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率持续控制在0.11%以下,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社区矫正秩序持续保持安全稳定,为建设美好安徽发挥了积极作用。
15 个市司法局单独设立社区矫正机构
据安徽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洪禹候介绍,社区矫正工作正处在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社区矫正人员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我省每月新接收社区矫正人员超过2000人,在册社区矫正人员已近4万人,占全省服刑人员总数43%。全省15个市司法局经批准单独设立了社区矫正机构,97个县(市、区)司法局经批准单独设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其中,阜阳、宿州、蚌埠、安庆、宣城市及部分县(市、区)设立社区矫正支队、大队,池州、马鞍山、六安等市部分县设立社区矫正局,增强了社区矫正机构执法管理功能,有效适应了社区矫正工作需要
同时,安徽采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聘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招募社会志愿者等方式,大力发展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力量,近两年由政府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公益岗位1533名,招募社会志愿者3.1万人,成立矫正小组3.78万多个,形成了以司法行政干警为核心,以职业社会工作者为辅助,以教育帮扶志愿者为补充,以矫正小组成员为支持的“1+3”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洪禹候表示,下一步市县没有单独设立社区矫正专门机构的,要全部单独设立,切实承担起社区矫正工作执行和管理职责。
信息化管理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1万人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自主研发了全省统一的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矫正定位系统,将社区矫正各个流程工作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模块,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进全程信息化管理,全省运用手机定位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已经接近1万人。
洪禹候指出,我省将继续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人员动态监管方面作用,提升刑罚执行效率和质量。探索建立相关部门社区矫正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动态数据共享,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徐立全: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社会适应性帮扶
与监禁刑相比,社区矫正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更好地增强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帮助他们无障碍地融入社会。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在会上表示,一个矫正对象在衣食无着、生活无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安心接受教育改造的,为了生存,他们甚至可能重新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因此,做好社会适应性帮扶,是让社区服刑人员尽快过上正常人生活的重要环节。
徐立全要求,要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基本生活问题,让他们安心在社区接受教育矫正。要从政策、制度上研究采取措施,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救助、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要提高社区服刑人员就学就业能力。健全社区服刑人员就学就业协调指导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能够独立自强生活,增强融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要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接纳社区服刑人员就业,提高社区服刑人员就业率。
徐立全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我们要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是深化平安安徽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把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要严格依法监管,督促社区服刑人员遵规守纪,防止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要提高教育矫正质量,高度重视教育矫正的攻心治本作用。(记者汪乔 通讯员彭继友)
稿件来源:2014年8月13日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