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将纳入安徽高校学分 志愿服务也能修学分

18.11.2015  17:07

今后,我省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收获的将不仅仅是赞许和经历,还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学分”。11月17日,安徽省 教育 厅发布《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首次明确“社会责任”将纳入我省高校学分,大一新生每教学周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才算合格。

另外,参与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表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等,不仅记入大学生档案,还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社会责任”将纳入我省高校学分

目前,志愿者服务队几乎遍布我省高校,比如,安徽大学支教十多年的春晖学社、 合肥 工业大学牵头组织的春蕾计划志愿者等,大学生们参加类似志愿服务活动多数是出于热心,而今后,这些都将以“学分”形式记入大学生的档案。

“各高校要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设立相应的学分,制定学分认定办法。”根据省教育厅要求,“社会责任”将和专业课、体育课一样纳入我省高校的“学分”中,该学分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行为的测定和评价。

除了设立学分,学生大学期间参与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情况,还将记入个人档案。“各高校应注重考察大学生参与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表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等,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此外,我省还将探索建立中学阶段社会责任教育活动情况与大学阶段相衔接的机制,对在高中阶段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树立典型、给予表扬和鼓励。

每周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

每周凑不满一小时的社会服务,这“社会责任”的学分可就拿不到了。

“目前,我省高校已经开始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学分认定办法了,最迟在年底,就能提交初步方案。”省教育厅表示,各高校原则上应在2015级新生中启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工作,开始社会责任学分认定。也就是说,今年入学的大一新生,能“尝鲜”选择该项学分。

原则上,获得社会责任学分的基本合格要求为:每生平均每教学周的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

志愿服务、公益活动都能修学分

大学生要做哪些事,才能拿到这项“社会责任”学分?省教育厅表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可采取学校组织和学生自主组织两种方式。

这其中,学校组织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岗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应以团队方式进行。比如,通过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得学分。

怎么监测大学生校外参加的服务活动?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和专门网站(或利用国家志愿者服务信息平台),及时汇总、发布需求信息。学生自主记录、自主提供参加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情况,信息公开,接受监督,做到记录终生可查并与个人信用挂钩。

-声音

大学生点赞,高校教师怕志愿“变味”

“如果我们学校有这项‘学分’,我一定会选。”对于这项新政策,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四学生王云鹤大大地点了个赞。他说,大学四年间,自己就曾组织过同学前往肥西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尽管没有回报,但看到孩子们的改变十分欣慰。“做公益的同时,还能修到学分,我想会有更多同学加入。”

“通过‘学分’鼓励更多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更多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绝对是一件好事。”在安农大学生处周老师看来,“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些志愿服务活动甚至要进行层层选拔和限制参加名额,这种新情况也是众多高校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他也担忧,这项制度是否会导致学生会“冲着学分去干公益”,这就违背了“自愿”的意愿,因此学校在制定学分认定时要做好引导。(记者 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