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报道:科技支农 青春建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团十八大精神,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7月6日-7月12日,由校学生会梅子涵、吴广耀、杨玉坤等15位学生组建的“科技支农,智惠民生”国家级科技支农团队在宁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6日上午8点30分,团员们着装统一,精神焕发,蓄势待发。烈日当空,在杨玉坤的带领下,全体团员在老图书馆前激昂宣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从凤阳——蚌埠——芜湖——宁国,经历了长达10个小时的辗转车程,队员们顺利抵达宁国,在队长梅子涵的安排下成功入住,稍作休整后,进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梅子涵详细介绍团队的规格、任务以及相关要求。
7月7日上午,全体队员从住处出发前往宁国市政府,合影留念后前往石村,以小组形式分开进行“科技支农问卷”调研活动。队员们挨家挨户对当地居民进行走访并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村民们对于队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说道:“我们这的社会保障非常健全,家家户户都有了车,都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午餐过后,团队返回住处,休整过后分为两组进行文艺汇演的彩排和垃圾分类宣讲的准备。
7月8日上午10:30,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霞西镇启动仪式在宁国市霞西镇政府成功召开。下午在镇长的带领下,来到宁国市东湖家庭农场进行调研活动。团员们在与村书记的交流中了解到村子正在摸索中发展旅游型农业,发展前景十分良好,215亩覆盆子基地的建设获得成功后,大户带动村民一起种植,并且产生了一批相应就业岗位,同时现代化自媒体宣传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随后在村书记的带领下队伍上山参观了农场的覆盆子基地和林下经济组合种植基地,了解到多重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7月9日上午,团队与宁国市政府进行对接。伴着轻柔细雨,团队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储家滩。小桥,流水,人家,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皖南气息。撑伞踏上青翠的草地,实践团成员融入到了水墨点染的皖南画卷中。在调研中团员们了解到,当地完好保存了山林资源与水土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重建了基础设施,改变了当地产业类型,合理利用资源,切实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的个人奋斗与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7月10日,团队与南极乡政府进行对接。碧绿的湖水,连绵的群山,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6万亩的林地、10万亩的山核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带领农民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打造出一条完整的自产自检自销的生产链。实践团成员梅子涵感慨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秉承着‘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不断地去尝试、探索、研究,成功才会向你招手。”
7月11日,团队走进南极乡,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成为当地发展的经济基础。作为山核桃的主要产区,每家上千亩的山核桃,滴灌、水溶肥等手段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政府出设备、人民出力气,合力打造出一片农村新天地。下午,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依山傍水,青砖黛瓦,处处散发着徽派建筑气息的南极乡江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宁国南极风情。
7月12日上午,团队前往天地庄园进行调研活动。山庄里种类繁多,有火龙果、葡萄、黄桃、无花果、猕猴桃、樱桃等等。技术员分享了育苗经验,大家也了解到为缓解土壤板结使用芽孢杆菌改良土壤,采摘园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果实品质还配备了燃油加温机,以及预防或阻断通过空气传播的细菌性病害的方法。
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重要,使得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会成长。通过本次实践,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磨练了意志,同时增强了大学生心系基层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特约通讯员:张成孜 摄影: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