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城乡居民编织一道“安全网”

06.10.2014  11:23

  安徽广播网10月6日消息(记者:陈晨)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近年来,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抚恤补助优待、孤儿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市“三无”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不断健全,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一张铺盖全省的社会保障网正温暖着6800万江淮儿女。

  来安县水口镇的胡国生老人今年已有74岁高龄了,提起现在的生活,胡大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身体健康、儿女孝顺,每个月还能领到政府发放的养老金,经济上有保障,日子过得很知足:“钱不让我们交,还给我们养老保险,感到特别的激动,我有依靠了!

  一辈子种田的胡大爷在古稀之年过上了按月有收入的老有保障的生活,这得益于我省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早在2012年,我省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都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无需缴费可以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

  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今年8月,我省又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转移。参保的劳动者和居民,无论参保身份如何变化,在各个阶段已有的养老保险权益得以延续累加。省人社厅农保处处长彭家海,“比如农民工进城打工进入企业就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过一段时间又回到农村种地去了又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不管你的身份怎么变,或者跨地区流动,你在哪个地方参保你的权益我们都记录在那放着。我们都要把你的养老保险关系衔接起来,保障你各个阶段的权益不漏不断。

  如果说养老保险制度让老年人养老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险则为居民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亳州市的李阿姨退休以后一直在合肥跟儿子生活在一起,前不久,她因患有十二指肠囊肿住进安医大二附院接受手术治疗。李阿姨告诉记者,她是在亳州参加的医疗保险,本以为治疗费用要回到亳州老家才能报销,没想到在安医大二附院办理出院手续时直接就按照参保地的报销比例进行了结算:“以前异地看病还得回去报,如果是年老体弱来回奔波这样太疲劳,像这样就省好多事,还能省不少钱。

  为了方便患者就医,今年8月,我省实现了异地就医双向联网结算上线,全省医保参保人员在参保地之外的省内其他城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无需先行垫付医疗费用,在出院时就可即时报销结算。省人社厅结算支付中心主任陈学明:“这与传统报销方式相比,减轻了垫付资金的压力,减少了来回报销的繁琐程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目前,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共有72家,基本涵盖了省内所有的三甲医院,全省16个城市能够互联互通。

  最低生活保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近年来,我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通过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低保工作格局,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家住肥西县上派镇五十埠村的张春林一家正是这项制度的受益者。两年前,一场意外造成她的母亲重度偏瘫,父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只能在家附近打打零工,张春林自己只能一边务农一边照顾重病的母亲,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家用。所幸低保政策缓解了她家的经济压力。张春林:“低保每个月都往存折里打800,肯定缓解压力嘛,如果没有这些外来的收入全靠家里也不简单。

  肥西县民政局低保科负责人孔科长介绍,今年肥西县进一步加大低保资金投入力度,全县农村低保标准由2000元/年提高到2300元/年,增长15%,人均补差219元。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群众还将提高补助标准:“我们根据要求又实行分类施保,家里如果有个重病人的话,按照政策那就是补到2760了,就高于低保标准。既根据收入,困难程度,又根据人员类别,困难群众的钱给的都比较爽快。

  为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今年,我省还进一步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大幅上涨而降低。省民政厅厅长吴旭军:“适时实施低保标准动态调整、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低保标准提高10%以上。着力解决低保保障标准“南高北低”和农村低保覆盖面偏低问题,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从数字看发展

  近年来,我省持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参保人数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截至今年8月,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822.5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16.6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08.68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18.35万人、498.62万人、459万人,各险种年度扩面参保计划基本完成。上半年,全省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工作均取得良好开端,各项保障标准均不同程度提升,全省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梦想已基本实现。

  “专家学者评述

  我们来听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对安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并且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全民医保,同时,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双向结算;制定了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之间可以转移衔接;全省各项社会保险的年度扩面参保计划都已基本完成。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和基金监督显著增强,通过推进社会保险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建议根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根据国家关于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为在安徽逐步实现社保全覆盖奠定基础。二是加紧研究制定本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措施,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三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当加大财政补助力度,通过政策激励参保人长缴多缴,促进这项制度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在重特大疾病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重特大疾病提供基本的保障。五是加强基层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社会保障卡,以适应社保全覆盖的发展需要,为全省所有参保人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