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用绿色弘扬英模精神
22.05.2015 01:25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011年5月26日,为响应中央和云南省委向杨善洲学习的号召,建立学习弘扬杨善洲精神长效机制,云南省林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农业厅和省水利厅共同成立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并捐赠原始基金600万元。至此,杨善洲绿化基金会成为云南省第一个以英模名字成立的基金会。
基金会以弘扬杨善洲精神为己任,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云南生态文明建设。3年来,基金会致力于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森林碳汇林、探索发展生物能源林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全民义务植树、国际绿化公益事业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募集物资折合人民币3279.76万元,组织2.6万余人次参加植树造林活动40次,完成造林绿化2.1万余亩。
数字的背后,是基金会理事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
做好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是基金会健康成长的基石。杨善洲绿化基金会坚持公开透明的议事制度,对即将开展的重大活动,坚持事前召开理事会议或理事长会议研究决定。3年来,基金会召开了8次理事会议、14次理事长会议,并坚持每周召开1次基金会秘书处办公会议。
基金会的善款主要来自政府资助,以及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捐赠。让募捐方清楚了解资金的资助方向、使用情况,让他们觉得有“买点”,这是基金会的工作重点,也是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1年以来,基金会制定出台18项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将资金与项目挂钩,坚持不从事经营性活动,做好捐赠合同及捐赠款物的收支管理工作,并为募捐方争取到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政策。同时,基金会官方网站开设了“捐赠查询”窗口,提供每一笔捐款的查询服务。
基金会得到爱心企业和个人“追捧”的原因,还在于基金会所有造林项目看得见、摸得着。
3年来,基金会以“学习杨善洲 绿化彩云南”为主题,开展了“万亩森林”、“万家森林”、“矿山废弃区植被恢复”、“环保世纪行”、“绿化进校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及社区发展”等一系列植树活动。正是这些项目的实施,让更多人了解了基金会并自主参与基金会的活动。
今年7月11日,“爱让天空蔚蓝”植树活动在昆明市举行,14岁的陈胤瑞和妈妈一起到去年的植树现场查看自己种下的美国竹柳的成活情况。从年纪最小的4岁小朋友王诗琪,到最年长的86岁老人漆志元,还有各级政府和众多爱心企业……3年来,各种力量的参与,让“杨善洲纪念林”在各地落地生根。2013年,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获得5A级基金会资格。
经过3年的实践,困难和不足也开始显现:筹集资金渠道单一,筹资难度越来越大;对外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创新方式不多,社会影响力不够广泛。为突破发展瓶颈,创新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今年7月6日,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与中金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昆明中金资本为媒介,加大资金募集力度,让更多资本进入基金会,在云南开辟了由专业基金管理团队参与公益性基金管理的先河。7月9日,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合作的小额赠款项目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镇启动,基金会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项目支持。
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云南省林业厅对杨善洲绿化基金会寄予厚望,希望基金会在成功创建5A级基金会的新起点上,采取政府投入一部分、基金会内部主导的方式,结合社会义务,做好与造林绿化政策、矿山绿化政策的对接,拓展与行业、商会的合作,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积极申报和争取国际援助及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不断拓宽基金会募资渠道和项目运作能力。
这些后续发展的关键点已被基金会管理者洞察,并给予适当的权重,认真分析加以解决。在成立3周年的座谈会上,与会者坚信:杨善洲绿化基金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善洲精神”不仅属于云南,更属于全国。
3年,一段并不算长的时间,却见证了云南省首个以英模名字成立的基金会的成长和发展。2014年7月6日,云南省杨善洲绿化基金会在昆明市举行成立3周年座谈会,为基金会的未来发展进行精心谋划。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2.05.2015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