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西部支教点亮青春底色

19.12.2014  10:45

五个月前,安徽农业大学朱存玺、郭棒、李然三位同学参加团中央、教育部派出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前往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汤山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他们也是安徽农业大学首批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近半年的时间里,三位同学克服困难、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和才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无私的奉献点亮青春底色。

做一次选择,让青春无悔

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家境贫寒的朱存玺尤为如此。去年10月,学校下发了关于遴选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后,朱存玺主动申请,通过自己的选择确定了人生方向。选择去支教的原因并不复杂,作为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朱存玺享受到国家一系列的资助政策,通过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通过国家助学金缓解了生活费的压力。有了这些政策的帮助,他更加努力,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和校级“三好学生”,还曾经担任工学院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参加过很多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国家的资助政策帮助了我,现在,到了我回报的时候了。”他说。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一开始家人就提出了反对,理由是石阡县遥远偏僻、交通不便,学校派学生到此地支教又没有先例,他们十分担心。几个要好的同学也纷纷劝他打退堂鼓,“凭你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在合肥肯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的确,在之前的校园招聘会上,好几家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朱存玺一度陷入了纠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他还是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并通过竞争成为一名光荣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还担任了团长。“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要做一次让青春无悔的选择。”在出发前的座谈会上,朱存玺的发言坚定有力。

和朱存玺一样,经济管理学院的郭棒、李然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选择的意义,“去西部,用手触摸、用脚丈量,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

树一种形象,为安农争光

今年7月,历经30多个小时的火车,1000多公里的路程,支教团终于踏上了贵州石阡的土地。“我们从安徽农业大学而来,为了支教而来!”在简短的欢迎仪式上,支教团成员信心满满。毕竟,在成为支教团的一员后的大半年时间内,他们接受了一系列的业务培训,还担任了校团委工作助理。

对于支教,他们曾有过很多宏大的设想,很轰轰烈烈的那种。但摆在面前的,是重复而忙碌的生活:早晨从六点起床,开始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各类行政事务等等,有时候一直要忙到第二天凌晨才能休息。课堂上,他们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外,他们不厌其烦的讲解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位同学的努力被学校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逐渐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党团工作、参与建立学校仪仗队、撰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调研报告、代表学校参加教学交流公开课、演讲比赛、体育比赛……汤山中学的器重让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今年9月10日,几位同学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节,看到办公桌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一件件小礼物,他们热泪盈眶,所有的辛苦和疲劳都顿时融化在温馨之中,“到现在,我的心里还留存着莫大的感动。我们一定不辜负这里师生的信任,为安农人争光!”李然动情的说。

能吃苦,会干事,很阳光,有责任感。”汤山中学校长周再冲的评价让他们备受鼓舞。

建一种联系,使校地共赢

石阡县是全国贫困县,如何整合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是三位同学一直思考的问题。支教之余,他们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受经济困难的影响,当地很多学校的孩子上学条件很差,缺少课外书籍、缺少文具。一个助学帮扶计划在三位同学的脑海中逐步显现。于是,他们主动与学校团委联系,多次沟通想法。11月份,经过精心筹备,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恩年一行来到汤山中学,援建一个“共青书屋”,首期捐赠500本图书,还为该中学7名贫困生颁发了助学金。

联系的长效机制已经启动,帮扶仍在继续,支教团成员又将目光锁定了石阡县白沙镇化塘小学,这里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环境艰苦。经过支教团成员实地的走访调研,一篇以“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为题的倡议书,在校团委微信等新媒体上刊登,引起广泛关注。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爱心社等学生组织都积极行动起来,学校广大师生纷纷慷慨解囊,短短几天捐赠价值数千元的衣物、文具、图书等,及时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改变在不断的发生,经过支教团成员的争取,平安财产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也捐献了价值可观的衣物、书籍和文具。

石阡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会按照学校的要求,和接续而来的志愿者们一道,将石阡作为学校志愿服务的基地,架起校地联系的桥梁。” 在学校领导到石阡看望慰问支教团成员的座谈会上,团长朱存玺的表态代表着大家的共同愿望。(冯峰  特约通讯员: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