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攀高峰 铸就实业梦
他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山区小厂,带到世界舞台,产品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成功面前,他没有自满,引领企业实现上市,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年产值80多亿元。安徽应流集团董事长杜应流不畏困难、敢为人先、永不止步,用行动擦亮党员这张“名片”。
韧劲:三落四起不言败
“其实,走进这个行业,完全是误打误撞。 ”说起今天的成就,杜应流说,自己最初的创业历程,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历经三落四起,尝尽酸甜苦辣。然而,曾经五年军旅生涯的锤炼,和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磨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杜应流的人生之路布满坎坷和艰辛。他出身贫寒,幼年丧母,少年失学。 14岁迫于生计,离家学艺做木工。 19岁参军报国,在西藏最艰苦的亚东当边防兵。 24岁时退伍返乡,先后做过酒厂合同工、公社油坊会计、公社企业厂长。
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杜应流踏上创业的道路。“先是从事个体运输,办起农民车队,也曾红火一时。”杜应流说,后来车队解散,短短几年内先后搞过三个项目,都没成功。
但杜应流没有被困难打倒。 1990年,他又一次站到了创业的起跑线上,转产从事砂型铸造。 “做铸件对我来说,是从零开始,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市场。 ”艰困之际,杜应流凭着顽强的毅力,咬着牙挺过来了。
企业渐渐有了起色,产业链从铸造延伸到机械加工和组装。 “用6年时间打基础,用5年时间调整国际国内市场,再用2年时间建立6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终于迎来快速发展期。 ”杜应流介绍说。
钻劲:见微知著抢先机
年少家贫,杜应流早早就辍学了。然而他干一行、钻一行,硬是利用业余时间,把多本厚厚的铸造书籍钻了一遍又一遍。
一次,某科研所专家来厂调研,他把产品型号、规格、质量体系、性能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分毫不差,连专家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事实上,岂止是技术问题,在企业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人、财、物的各个方面,他都堪称行家里手。
更让人佩服的,是杜应流独到的超前眼光。 15年前,他开始将视野投向国际市场。那时,工厂实力还很薄弱。有的同行不无嘲讽地说:“工资都发不掉,还想做外贸,简直是异想天开。 ”
看准的事,杜应流不为质疑所动。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短短5年时间,应流集团的外贸已经占到80%的比重,公司与爱默生、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总是在成功的时候看到危机。随着集团快速发展,应流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杜应流没有沾沾自喜,他敏锐地意识到,目前的好日子不会太久。他决定实施调整,逐步形成“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战略,持续开展科技创新,迈向价值链高端,核心是大力发展核电、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以及其他领域的高尖端产品。
目前,应流在航空、能源、油气等高端装备领域占有重要份额,以铸造为源头的核电装备零部件供货量全国第一,高端阀门零部件出口连续五年保持国内第一。
干劲:干在一线走在前
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创业阶段,还是在企业壮大以后,杜应流总是身先士卒,干在一线。
老职工们仍然记得,转产铸造初期,为了解决炼钢中的技术难题,身为厂长的他亲自当起了炉前工,和其他三位同事一起,守在炉前四天四夜,三次晕倒在炼炉房。为了寻求市场,他带着人北上南下,白天四处上门求人,夜晚就宿在车中,吃的是方便面或者干馍就咸菜。
“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无论如何也不能亏待他们,特别是一线工人。 ”杜应流说,唯有真诚对待每个员工,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应流的工资福利水平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对员工十分负责任的老板。创业初期,有一年工厂因为“三角债”而发不出工资。眼看就要过年了,他卖掉心爱的摩托车,变卖了不少家当,付给职工回家过年。
作为一名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杜应流骨子里保持着传统美德。多年来,杜应流和应流集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架桥修路、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方面,累计投入近千万元。
“作为一名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应该忘记党员这个第一身份。 ”杜应流说,每名党员都应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攀登事业高峰,为党旗增光添彩。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黄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