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最小吸毒人员年仅11岁 青少年涉毒人数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合肥晚报]

29.06.2015  18:48

如花一般的年纪,却遭受着毒品的侵蚀,这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悲剧。“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深入安徽省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对未成年吸毒群体进行调查采访。据了解,目前,未成年吸毒人员大部分吸食的都是新型毒品,而这些毒品将对人的大脑神经中枢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此外,这两年全省青少年涉毒人数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最小吸毒人员才11岁。

未成年人吸毒呈现新趋势

据省未戒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全省吸毒年龄最小的才11岁。而在省未戒所内,入所时年龄最小的才15岁。这些未成年人吸毒人员大都文化程度较低,认知能力较弱,交友随意,且法制观念淡薄,行为叛逆张扬。“他们中的80%都存在家庭教育问题。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于单亲家庭,有的父母虽在,但是却忙于工作,疏于管教,还有的是父母太过于溺爱子女。

该负责人表示,不少青少年吸毒是因为“好奇,寻求激情、刺激”,甚至还有人是为了不睡觉、保持充沛的精力,去通宵上网打游戏、赌博。而吸毒地点由娱乐场所、宾馆,开始转移到更安全的家里、私家车上及出租屋内。聚集吸毒现象呈上升趋势。

戒毒人员接受国学经典教育

目前,在省未戒所里,有数十名未成年人被强制隔离戒毒。“其实他们本质上都是很单纯的孩子,可塑性很强。”省未戒所三大队民警朱玉庆告诉记者。

在省未戒所里,这些孩子们除了将接受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课程外,还将接受心理教育辅导,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学经典教育也是我们这里的经典课程。”朱玉庆告诉记者,为了大力弘扬国学文化,这里的孩子们基本上都会熟背《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据介绍,在省未戒所里,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也可谓丰富多彩,不但可以打篮球,还能舞狮子。此外,每个季度,所里还会模仿“中国好声音”的模式,邀请大亮等著名主持人来当评委,开展“戒园好声音”活动。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妈妈的爱是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最有力的依靠。为此,省未戒所里还开设了“亲属公益课堂”,邀请省内知名戒毒康复、心理学、社会学专家免费授课,免费培训未戒人员亲属,为未成年戒毒人员构建亲情支持系统。

此外,他们还聘任10名女民警担任“爱心妈妈”,开展“萱草花”女民警职工爱心帮教活动,与未成年人开展结对帮教。另外从社会上聘请了9名“作家妈妈”,通过给未戒人员写信等方式,进行日常沟通、联络,促使他们积极戒毒,重现美好人生。

毒祸,花殇

案例一:小小年纪为吸毒成赌场马仔

对于小凡(化名)来说,他最期待半年以后的生活。那个时候,他已经达到了18周岁,也正好完成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可以重新踏上社会。

任谁也难以想象,这个高大、帅气、阳光的男生会与毒品联系在一起,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名“瘾君子”。

小凡是繁昌县人,家境虽不富裕,但因为是独生子,上初中后,小凡跟一位“混社会”的邻家哥哥走得很近。渐渐的,他再也无心学习,成天跟着邻家哥哥出去打架斗殴,并最终被学校开除。自那以后,小凡更是肆无忌惮地混迹于社会中。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凡在朋友家玩。朋友掏出了毒品吸了起来,小凡很好奇。朋友说:“不要问这是什么东西,和你没有关系。”等朋友下楼的时候,小凡偷偷地将朋友放在抽屉里的毒品掏出来,尝试着吸了一口,顿时有一种异样的感受。

16岁那年,在一次聚众吸毒的过程中,小凡被当场抓获,并被处以拘留的处罚。

案例二:网吧里尝试第一口毒后不可自拔

今年才17岁的小刚(化名),皮肤黝黑,虽然个子不高,但是长得很敦实。“在这里,我足足胖了三十多斤呢!”小刚笑容灿烂地告诉记者。

小刚是阜阳人,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妈妈在粮站上班,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从小学开始,小刚就迷上了网络游戏。初一开学没多久,小刚不顾家长的反对执意辍学了。

从此以后,小刚更是整天混迹于网吧里。14岁那年,在网吧的包间里,朋友拿出了一包冰毒,小刚很好奇地吸了一口。顿时感觉到人很兴奋,困意全消。之后,小刚又连续吸了几次,渐渐就习以为常。“我周边吸毒的人有一些,所以我也没觉得吸毒是多大的事情。

因为吸毒,小刚从130斤的壮小子一下瘦到了90多斤,走路都轻飘飘的。

因被毒友举报,家人最终知道了小刚吸毒的事情。最终,经在公安系统的舅舅亲自举报,小刚被送进了省未戒所强制隔离戒毒。通讯员程进 徐璐砉 孙亮 实习生 刘艺婷 本报记者 刘晓平/文 高勇/图

稿件来源:2015年6月26日合肥晚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