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任省委书记接力 倾情帮扶岳西扶贫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5月21日讯(记者:钱珺陶) 1989年2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来到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姚河乡视察。当时的姚河乡是什么样呢?77万亩乡域境内,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条姚河贯穿全境,河上没有桥,下雨后两岸村民面面相觑却无法过河。当时的岳西县,全县仅有3条对外砂石路,1985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绝对贫困人口24.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
姚河乡乡长彭世宏:“那时候讲,看得见、喊得应、走着哭,我们这里的资源没办法运出去,没法变为财富,外面的投资又进不来。”
贫穷落后的面貌牵动老书记的心。卢荣景同志当即决定把姚河乡作为省委办公厅的扶贫联系点,把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任扛在省委书记的肩膀上。
省委办公厅很快制定了系统的帮扶计划,从最基础的教育事业入手,设立“省委办公厅帮扶岳西县姚河乡困难家庭学生专户”,集镇建设也从无到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级水泥路陆续实现组组通,光伏电站、姚河大桥、香炉大桥相继建成。
村民倪世刚:“九零年,桥成功,我们当地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幸福桥,看到桥就幸福了、高兴了,家家户户放炮竹。”
在省委办公厅协调下,姚河乡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合作机制,茶、高山蔬菜、油茶、红心猕猴桃、水蜜桃等特色农业成为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
姚河乡乡长彭世宏:“帮扶不光是物质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这么多年派了14位干部到我们姚河乡挂职,关键是带来很多外面的信息、理念和观念上的转变。我们姚河乡是很幸运的。”
岳西何止一个姚河?从姚河开始,29年来,卢荣景、回良玉、王太华、郭金龙、王金山、张宝顺、王学军、李锦斌,八任省委书记连续把岳西作为扶贫联系点,共同开启了一条老区绿色减贫之路。
2002年11月,时任省委书记王太华为岳西产业发展把脉,一场“水田种茭白、旱地种蔬菜、荒山种茶桑”的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全面展开。
“要咬住特色不放松,瞄准特色作文章,大力扶持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做大做强。” 2005年1月,时任省委书记郭金龙为岳西点破迷津。
“充分认识区位、生态、资源等综合优势,确立更高标杆,做好整体规划,推进跨越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县、美好乡村示范县、绿色发展示范县、扶贫开发示范县。”2012年,时任省委书记张宝顺给老区发展指明方向。
2016年,李锦斌履新省委书记后,即在岳西县温泉镇榆树村视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对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温泉镇扶贫办主任汪正华:“我们将桃林、榆树、龙井三个村联动发展,更好地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产村相融的思路加快培育特色产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奋力脱贫和乡村群众一起努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一系列项目、政策、人才支持,增强了岳西的发展后劲,更坚定了岳西人民脱贫攻坚、富民兴县的信心决心。
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村民胡发文始终记得省委书记李锦斌来他家慰问时对自己的嘱咐:“要靠自身的努力。” 2015年,在驻村干部帮扶下,胡发文加入了村合作社,年务工收入3万元,成为岳西县首个领到脱贫光荣证的脱贫户。2017年,胡发文还参加了岳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现在已经不是普通的农民,我们现在是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术管理人员。”
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八任省委书记接力联系帮扶,让岳西迎来新时代。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1989年的21.1万人,减少至1373户354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8%,脱贫摘帽已进入倒计时。
岳西县扶贫办主任杨效东:“连续八位书记来支持岳西,这是岳西最大支持。全县上下自我加压,确保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成果真实,脱真贫、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