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省城书记”被查证明权力监督没有真空区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4日公布: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2015年开年以来首个被调查的副省级官员,也是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六个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在他之前,先后有西宁市委原书记毛小兵、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落马。其中,毛小兵、万庆良、张田欣已被开除党籍,陈川平、王敏已被免去领导职务。
省城,在我国组织结构体系中处于关键的地位。省城书记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运行空间,更能直接参与省委决策,常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晚”的现象。网友“李玥”认为,要想监督省城书记,必须公开其工作职责、权力范围,将权威中心从个人转向组织,加大操纵或影响集体意志的难度。省城书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再担任人大、土地审查委员会、规划委员会主任等职务,逐步形成省城书记监管、副职分管、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新工作机制,使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权力适当分离。网友“轩辕网”在帖文中谈到,事实上,省级官员腐败案件被查处往往并非源自群众举报或纪检监察部门主动查处,而是被其他案件被“牵连”。难道高官腐败就无人知晓吗?既然落马,绝非没有知情人,为何一直没人举报?举报人保护制度的不完善是最大的制度漏洞。网友“茶疆”说,从这几位落马省城书记来看,均为本地“土官”,可以说是占尽了本土优势,唯有突破本地势力的阻挠,打破“团团伙伙”式的不良政治生态,才能在对一把手的监督上不留死角。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网友“郑端端”谈到,监督省城书记,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全方位构建“一把手”权利监督机制。网友“暗伤连城”谈到,监督省级以上高官,必须将现有的中央巡视制度真正制度化、细则化,落实到位,变“多头兼管”为“单头专管”,变“群众上访”为“巡视下访”,当前,我们缺少的并非制度,而是落实制度的决心。“人无完人”,省级高官对错误和腐败也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他们同样具备人性的弱点,因此,越是严格自律、名声在外的省级高官,越要时时刻刻绷紧监督这根弦,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一把手”不能成为权力监督的真空,网友“牛沐”说得很诚恳,我们并不缺乏监督制度、监督法律,我们有检察监督、人民监督、舆论监督,但是我们的监督都流于形式:官员财产深藏大院,人民监督有名无实;官员出入戒备森严,舆论监督有形无质。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完善监督形式,而是让监督不再流于形式,真正的做到“名副其实”,只有这样才能遏制“腐败”,防止下一个“杨卫泽”出现。杨卫泽落马,其关键就是因为只突出了“书记抓”,没有强化“抓书记”,导致对书记的监督成为“真空”。网友“吴盛林”认为,即便出现了为工程谋利、与搭档内斗等路人皆知的“病变”,也没有有效的监督及时提提醒、扯扯袖,反倒是屡次涉险“过关”的经历,进一步滋长了杨卫泽“出淤泥不染”的自信,并最终走到了仕途的终点。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