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26名“省名中医”面向全省收徒

18.09.2014  11:49

仰慕师名,承蒙允纳……”日前,来自全省各中医院的58名徒弟齐诵拜师辞,向安徽中医药大学的26名省名中医老师行拜师礼。从此,他们将跟师3年,学习老师的“绝活”,在家乡为百姓服务。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学校副校长李泽庚应邀出席仪式。

一附院党委书记陶永主持仪式。院长杨骏致辞,副院长鲍风宣读导师名单,副院长杨文明宣读继承人名单。

  这26名指导老师为徐经世、周玉朱、周宜轩、胡国俊、曹恩泽、梁文珍、韩明向、鲍远程、于庆生、王亿平、王建民、方朝晖、刘钢、刘安平、李伟莉、杨骏、杨文明、张国梁、张念志、尚莉丽、郑日新、胡业彬、曹日隆、蔡永亮、戴宁、戴小华。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健康报、安徽日报、安徽新闻综合广播、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新安晚报、安徽商报、江淮晨报、市场星报、合肥晚报、合肥电视台等国家和省市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

 

  名老中医为徒弟授批帛

董明培指出,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在传承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技术专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跟师学习能让“学生”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学术真谛,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中医师承是中医人才成长和中医继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他提出要求,要尊敬老师,在学习上态度端正、谦虚严谨;生活中温和友善、礼貌谦让,在工作、生活中主动、尽心尽力地关心老师;要勤奋学习,要潜心研究、熟读经典,认真领会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独特诊疗经验;要善于思考,多度、多看、多记医学著作,勤思与悟,不断提高中医思辨能力,提高悟性,真正领会老师治则治法的深刻内涵,融会贯通,最终成为一名优秀中医人才。

李泽庚指出,拜师仪式是传承中医药、展现中医药文化一种很好形式,将促进名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他对进一步做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提出要求:要有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体系支持,使继承工作不流于形式;老师要认真、严格、毫无保留、不拘形式地教;学生要抓住难得机遇,刻苦、虚心地学习,要不拘内容广泛地学习,不囿学科全面地学,德术兼备,实现学有所成、学有多获,学有所建、学有所扬的目标。他最后提出“重视经典强理论、紧跟大师强功底、术德并进扬伟业、华佗新安技永传”28字与老师、学生共勉。

近年来,安徽很多中医院就诊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高端中医药人才依旧缺乏。为了让优质的中医药人才资源沉下去、让名中医的学术经验传下去,我省评选出一批“安徽省名中医”,并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出名中医继承人,他们通过本人申请、单位推荐、理论考试、双向选择等程序,经过层层选拔,成为首批继承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之所以选择用三年的时间来培训基层中医人才,就是要让学生们静下心来,把证“”好,把病治好。在接下来的3年里,名师将带着“徒弟”朝夕临诊,口授心传,个别指导,教授自己的必生所学,使他们能够掌握独特的经验和诊疗技巧。

据了解,这26名指导老师中既有国家级名老中医,也有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58名学生中有42名学生来自全省各县市的中医院。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管理部门对师承老师、学生和医院都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确保师承工作质量和跟师学生达到应有水平。比如,学生每年要撰写跟师笔记不少于24篇、6篇学习心得、10份临床医案总结,还要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学习1部以上专科经典,每年撰写典籍学习心得3篇,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发表1篇以上继承论文。指导老师每周临床带教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或每月不少于6个工作日,并对继承人撰写的跟师笔记、学习心得、临床医案总结进行批阅,指导老师和继承人所在单位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和教学计划。(陈小飞 张依帆 特约通讯员:叶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