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的芜湖县共产党员、退伍老兵王能珍(下篇)
22.07.2016 09:40
本文来源: 徽广播
追记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的芜湖县共产党员、退伍老兵王能珍(上篇)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7月22日讯 穿过一家水泥砖厂,走过一截石渣路,就来到了王能珍的家。堂屋的条案上王能珍的遗像摆放在正中央,旁边的14本鲜红的党章、党员证、党费证,像过去的43年一样,无声无息陪伴着他、守护着他。
王能珍出生于1955年,18岁时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勤奋的王能珍特别能吃苦,每天天刚亮就早早起床,从100多米高的山下挑水回来给战友们刷牙洗脸。中午,战友们在休息,他一个人在炮台上苦练技能。乐于助人的他,还手把手教新战士洗衣服、缝被子,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老战友徐道清说:“表现非常突出,经常听到他受到连长、指导员的表扬。第二年就入党了。入党以后,经常跟我们讲,我们要为党多做一点事,要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海岛上的艰苦生活让王能珍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经常疼得他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擦冷汗。战友们把他送到医务室,可一转眼他又偷偷跑回来,为的是不耽误训练,不拖战友们的后腿。退伍那年,部队让他留下来把胃病治好,可是他却执意要回乡。徐道清说:“他在部队住了两个月吵着要回来。他说既然回家了,我要早一点,不要给部队增加负担麻烦。病也没治好。所以落下胃病。” 回到家乡,王能珍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虽然褪去了军装,可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是一名共产党员。 农事再忙,村党支部组织的“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他都积极参加,一次也没落下。组织上发下来的各种学习资料,他都当成“宝贝”,精心保管时常学习。光他手头保存下来的历次修改的党章就有6本,就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党费证,他都完好无缺的保存了下来。 女儿王志萍说:“有一次我把它弄破了,就被我父亲责怪了。我父亲跟我们讲,这是他的党章,教导我们怎么做事、做人。我父亲讲了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把它弄坏,一直好好保存着。” 在王能珍的言传身教下,儿子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又参军入伍并在部队里入了党,女儿王志萍还当选过镇党代表。一家四口人有三名是党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党员之家”。 王能珍生前经常说“我是党的人,要听党的话”“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别人看来,一个普通农民说出这样的话,有些不能理解、不可思议。可是,这正是王能珍一生坚守的信仰。 身为党员,在以往30多年的防汛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第一个跳下水;身为党员,他为群众着想,为村民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五保户周明贵不会忘记,八年前翻修危房时,是王能珍从头到尾义务帮忙,五天五夜没有回家。 村民范怀长不会忘记,30多年前儿子结婚,家里拿不出钱下聘礼,是王能珍把自己“压箱底”的500多元钱拿出来无偿借给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村民张大金不会忘记,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是王能珍借给他10斤米。这米,救了张大金一家的急,也一直存放在他的心里,“那个时候10斤米对我们来讲可以说是救命了。他为人耿直的很,对人热心,谁家有困难找到他毫不推辞,尽自己的力量。” 热情大方的王能珍家里其实并不富裕,甚至比他帮助过的人还要困难。他家的三间平房是2002年建的,用的还是别人家房子拆下来的旧砖。此前,一家四口人住的是土坯屋。他最喜欢穿儿子的旧衣服、旧鞋子,总是缝了又逢、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扔。今年过年,女儿花900块钱给他买了一件新棉衣,可是他一次也没有穿过。 女儿王志萍说:“他说,我不需要穿这样的衣服,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只要穿普普通通的衣服就可以了。我觉得我父亲对自己这些方面都很吝啬,就是从来都不舍得穿、吃、用,但对邻里乡亲都很大方。” 村民家失火,冲在最前面的是王能珍;女童落水,跳下冰窟里救人的还是王能珍……不论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还是平日里的乐善好施,王能珍总是把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用自己一点一滴的付出践行入党时的誓言。 王能珍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桃园村的村民们纷纷涌来,赶来送这位英雄、这位老兵、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最后一程—— “他不计个人得失,总是冲在最前沿、最艰难的地方。他是个好人。” “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他真正重于泰山了。”安徽台短评: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守
细微处显精神,平凡中见伟大,坚守中亮本色。从王能珍的身上我们深切地读懂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情操,也进一步领悟到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无私品格、奉献境界和为民本色。
王能珍只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但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践行着当年面对党旗郑重宣誓的承诺。轰轰烈烈的大手笔、大事业固然能够闪烁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光华,默默无闻的小细节、小人物同样尽显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我们要学习王能珍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舍我其谁、冲锋在前、奋不顾身的英雄精神,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贞爱党、纯洁纯真的党员本色,坚持理想、坚定信仰、坚守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安徽台记者许晖)
本文来源: 徽广播
22.07.2016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