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的家也温暖——木闸中学安置点见闻
“我们这里吃住都有保障,洗的水,还有吃的饭、菜营养各方面都很好”。日前,走进位于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木闸中学时,万子村十二组的丁月英正在用手机向在外的亲人报平安。
如果不是这场洪水,丁月英做梦也不会想到会住进学校。据了解,7月3日晚,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万子圩漫堤,万子村500余户的房屋瞬间淹没在洪水里。全村1500多名村民被镇政府及时转移出来,未发生人员伤亡。除了投亲靠友,约有500多名受灾群众被安置到了三个安置点。木闸中学共接纳安置了300多人。目前大家情绪稳定,普遍反映衣食无忧,过渡生活井然有序。
“这栋宿舍楼共有三层,现在每层楼都住着转移来的群众。”牛头山镇镇政府干部、安置点负责人卢志刚告诉记者,由于宿舍楼有限,基本以家为单位,每间安排5至8人,年纪大的老龄人会优先安置在低楼层区域。同时,分设了男女沐浴帐蓬,方便大家洗浴。为了让大家生活得更好一些,安置点除配备必须生活品和服务设施,还在食堂临时开通了有线电话和无线网络。
在由教室改成的一间寝室内,记者看到老人们有的在床上休息,有的围坐在一起聊天,有的婴儿则在父母的怀里进入酣睡。今年65岁的十三组村民圣腊花正坐在床边吹着电风扇,她告诉记者,自己第一天就住进了安置点。刚到陌生的环境难免有些不适应,由于大水来得太猛太快,来不及带出一件衣物和生活用品,心里一直担心着怎么生活。没想到刚在这里落脚,干部们就给她发放了棉被、洗具、脸盆、毛巾等生活必须品。此外,在房间配备了消毒粉、风油精、蚊香、肥皂等夏日用品,跟家里日常生活差不多。
在学校食堂里,村里几名会做饭的妇女已在为大家准备中餐。她们说,中午菜单是肉烧萝卜、红烧茄子、清炒土豆丝等菜肴。按照吃饱吃好的原则,这里每天三餐,早上有稀饭、包子、馒头等可选择,中午和晚上都是米饭。
在宿舍楼周边的操场上,设置了医疗护理区,安置群众正排队体检。短短3天,医疗点已经接诊100多人次。同时,医护人员还定期对这里环境进行消毒,向村民免费发放皮肤、肠胃等常见的药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安置点,前来捐款、捐物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说,自己和灾区乡亲“心连心”,要和受灾群众们一起共济风雨,共度难关。
为了保证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贵池区牛头山镇安排了多名干部和学校的留守老师驻守这里,区行政执法分局也抽调人员到这里协助维持秩序。在偌大的学校里,当然也少不了党员志愿者和爱心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轮流倒班服务,有的负责后勤工作,有的负责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有的负责登记在册……
采访中,不少安置群众坦言,有伤感,但更多的是感动,这里虽然没有家里舒适,不过大家都真心帮助解决困难,让他们体会了别样的温暖。他们坚信挺过这些日子就好了。(贵池新闻记者:赵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