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灾区未见病例数异常 专家支招防“烂脚丫”
人民网合肥7月8日电(韩畅)记者从安徽省卫计委获悉,截至7月7日,当地累计派出医疗卫生小分队1542支,6784人次,诊治群众22071人次。
据监测,自洪涝灾害发生以来,安徽省灾区灾害相关的传染病病例数未见异常增加,未发现因洪涝灾害引起的相关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聚集性疫情报告。
今天上午,安徽省卫计委环境卫生、急性传染病、消毒杀虫等科室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灾过后,各种生活设施被破坏,环境卫生极差,污水、粪便、垃圾无法管理,会导致蚊、蝇、鼠类滋生,很多疾病开始侵犯人体。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等;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灾后肠道疾病容易高发,需要注意的是饮用水安全。”专家介绍,煮沸消毒是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消毒方法。将水煮沸几分钟后,几乎可以将水中所含的全部细菌、病毒杀死。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应设置开水龙头或公用水舀,不要用喝水的杯子直接到容器中去取水。
正直盛夏,蚊虫孳生,要清理住处垃圾,对各种腐烂变质物、废弃物等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临时粪坑要加盖投药;尽量减少人与蚊蝇的接触,室外活动时要尽量穿长衣裤,暴露在外皮肤可均匀涂抹驱避剂防蚊;在野外劳动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不久前的防汛抢险过程中,一位武警战士泡烂的脚丫触动无数网友,对此专家表示,人们长时间在洪水中浸泡,皮肤擦伤,容易受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感染,引起“烂脚丫”。预防“烂脚丫”的主要方法是减少下水时间。如果总时间不能减少,可采取“间歇下水”,即在岸上和在水中抗洪的人经常轮换,避免连续长时间在水中浸泡。
同时,上岸后及时擦干手、脚丫。在水体相对静止的河滨,下午2—5时水温最高。如抗洪工作允许,可避开在此时下水。有条件的可以在下水前,在脚丫处涂擦凡士林等护肤油脂。如果已经发生“烂脚丫”,可在皮肤损害处涂擦紫药水。感染化脓严重者,应请医生治疗。
原标题:安徽省卫计委:灾区未见病例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