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草根作家出书传授“偷学北大”秘笈(图)

02.07.2015  06:25

于仲达在北大校园(图片由其本人提供)

  下个月,阜阳界首草根作家于仲达将出版新书《北大悟道——一个北大旁听生的逆袭人生》,讲述他在北大的6年岁月。用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他“偷听”北大的六年。 2007年开始,他离开家乡开始“北漂”,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坚持在北大文学、哲学、宗教的课堂上旁听。如今,他回到家乡,将要开启一个自我创作的历程。

  “老文青”不甘现状北漂

  于仲达年轻时就是位文学青年,当年在省内的专科院校读了中文。毕业后在皖北小城工作,其间他坚持写作,在省内大小媒体上发表过大量的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同时,他也将文章发表在当时很火的天涯论坛上,与同好者切磋。 2004年,他的思想随笔《坚守与突围》出版,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

  2007年,33岁的他前往北京,在朋友的介绍下做了一家非文学刊物的杂志编辑。北大名家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和《走近当代的鲁迅》曾让于仲达感到灵魂的震撼,“现在既然来到了北京,为什么不去北大看看这些名家们在课堂上的风采呢?”

   北大六年“偷听”文史哲

  在朋友的鼓励下,于仲达去北大旁听了几次,“一去听真的不得了,记得是陈平原讲巴金,被那里的气场镇住了。”八个月后,他从杂志社辞职,给一位企业家朋友打工。

  旁听生活很艰苦,为了读书,他后来就在距离北大不远的国家图书馆对面的地下室住。在北大,钱理群、李零、陈平原、曹文轩、高远东等这些以前通过作品才能结识的名师,现在可以当面讨教;一些诸如莫言、刘震云、王蒙、西川这种一流作家、诗人也会到北大来开坛论道,于仲达自然也不会放过。在拓展文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他还在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继续拓展自己,这一听就是六年。

   用18万字讲述旁听感悟

  于仲达说,除了个别课堂自己旁听遇到了阻碍,基本没有老师会拒绝他的求知,有善意的北大教授甚至会花很长时间在课堂上解说他提出的问题。他说,在北大的日子,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解决自己精神困惑的一种人生历程。结束了6年的北大生活后,于仲达选择了回家。“最重要的是,我需要一个安静的创造环境。”

  于仲达介绍,即将出版的《北大悟道》共有18万字,讲述自己在北大六年的人生感悟、校园故事及精神求索的过程。(马翔、宇陶伟)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