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六个抓手”全力打造文化新高地

18.09.2014  11:27

近年来,界首市文化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强化“六个抓手”,不断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打造文化新高地,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步入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抓创作,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创作的大型豫剧《八百个孩子一个爹》入选安徽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作品,公演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同名电影故事片《八百个孩子一个爹》在界首实地开拍,实现界首影视作品新突破;创作的大型豫剧《刀马人》,大力宣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歌颂界首彩陶艺术的兴衰、传承与弘扬;根据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敬业奉献中国好人——鲍振平同志先进事迹创作的大型豫剧《鲍振平》、反映当今社会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的舞台剧《迷茫》两个作品,已邀请阜阳多位专家召开剧本研讨会,准备精心排演,搬上舞台。《融融的月光》、《夜话》等一系列精品小戏,已创作完成,并上报省文化厅审批。

二、抓建设,实现文化跨越发展

在特色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方式,组织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湖书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黄庙会”等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具有20年之久的梨花诗会、周末大舞台等地方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组织成立乡村文学艺术协会和站办文艺团体,建设文艺表演队伍,大力培养基层文化建设带头人。目前,全市85个各类文艺表演团体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每年仅在界首本地演出就达2000多场次。其中,王集镇李彬庄拥有魔术杂技团体17个,泉阳镇“薄战士”艺术团团长薄战士更是在安徽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上获得“江淮十佳农民戏剧之星”称号,全市业余艺术人才3600多名,国家级会员27名,省级会员105名。

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培育扶持文化产业。投资近千万的华信数字电影城建成投入使用;依托“中国民间彩陶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荣誉称号,不断做大做强彩陶文化产业和剪纸文化产业,建设占地6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彩陶基地,把分散加工改为集中生产,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占地120亩的陶庙镇翰墨文化产业园已完成一期工程,目前正积极建设二期项目;富有传奇色彩的伏羲文化园正在积极谋划,吸引外资;各类文化产业项目纷纷在界首上马。

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精心规划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蓝图,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确保“全省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王集镇李彬庄)建设达标。

三、抓管理,强化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建立领导督查、举报监督和巡查机制,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对重点巡查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巡查对象,增加巡查频率,加强日常监管;聘请文化市场“五老”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采取统一行动,打击不法行为;积极筹建文化市场远程监控,努力实现市场精细化管理。多年来从未发生安全事故。文化市场工作多次荣获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各项指标、成绩在阜阳地区名列前茅。

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目前全市共有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4个,阜阳市级非遗项目12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阜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成功举办“中国·界首彩陶发展论坛”,培养彩陶、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人才156人。加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组织开展“臧家公馆”抢救性修复工程;全面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在复查的基础上新发现文物遗迹24处。文物管理所被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授予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8年获得阜阳市“馆藏文物安全年”荣誉称号。

四、抓服务,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从细节入手做好公共文化场馆(站)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定期举办各种精品展览、交流展和文博讲堂,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典书画复本展”、“豫皖五县书画展”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市文化活动中心年均接待各类参观30多万人次,且参观人数逐年大幅递增。

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积极组织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基层活动,为社区、乡镇建立基层图书站点、公共电子阅览室。

五、抓创新,探索文化繁荣新路径        

打开思路,敢于创新,建成全省唯一一家现代化的自助式“移动智能图书馆”,建成阜阳市唯一集数字阅读、创作、馆藏、展示于一体的“电子书工坊”项目,并成功举办两次青少年电子书创作比赛;建设“数字图书馆”,涵盖40万种电子图书、3500种电子期刊、支持40万注册用户;打造博物馆网上展厅,开通网络惠民新渠道,促进公益性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全省首先开通《界首文化手机报》,每周一期,以手机彩信平台对全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和我市社会各界发布新闻信息,传递正能量。每年编发报送的各类信息被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省政府网站、《安徽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采用。

加大文化制度改革力度,探索建立灵活用人激励机制,界首市梆剧团已全面完成转企改制,沉寂多年的市梆剧团重新焕发活力,常年活跃在基层,年均演出达300余场次;采取政府购买文艺演出的办法,增加职工收入,提高人员积极性;拟对梆剧团进行深化改革,组建股份制民营演艺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

六、抓特色,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乡镇

依托界首丰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文化张力、独特的文化传统,构建独具特色的“砖集书画文化乡镇”、“王集魔术杂技文化乡镇” 、“任寨曲艺文化乡镇” 、“芦村民俗文化乡镇”、“田营彩陶文化乡镇”、“光武戏曲文化乡镇”等,大力开展特色文化乡镇建设工作,做好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保护与发扬。(王海涛、谭鹏博)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