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流通优结构 让市场“活”起来
近年来,我省商贸流通调结构、转方式步伐加快,市场主体迅速壮大,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新兴消费业态加快成长,已成为全省稳增长、促升级、惠民生的重要支撑。但规模不大、主体不强、结构不优、流通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近日,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升商贸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法治化水平。
完善网络布局畅通流通渠道
“目前,流通渠道不畅是扩消费的主要障碍,因此,要促进消费,搞活流通是关键。”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李红梅表示,畅通流通渠道,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构建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更好地激发居民消费需求。
意见明确,将合理布局流通节点城市,提升城市集散能力、辐射功能和中转效率,进一步完善流通网络布局,形成畅通高效的骨干流通网络。同时,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政策,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设施用地需求,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工业品、农产品双向畅通的流通渠道。
城乡商品双向流通,离不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充分发挥现有市场资源和第三方平台作用,着力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依托“宽带安徽”“快递下乡”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强县创建活动,培育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电商村”。
加快创新步伐扩大新兴消费
“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关键要创新。 ”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也好,转变政府职能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给创新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在我国进入新常态的阶段,原有的动力机制发生变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消费的有效渠道,倒逼内贸流通领域创新。
“实施意见坚持以创新理念引领商贸流通发展,提出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创新、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等重点任务。”李红梅表示,流通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加快流通创新,可激发和扩大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应注重在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工夫。
为加快流通创新,扩大新兴消费,意见不仅鼓励技术应用创新,加快电商和店商融合发展,还大力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激发实体商业发展活力,倡导健康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比如,鼓励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提高自营商品比例;鼓励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增强物流配送、质量标准、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展览展示、咨询服务等新型功能,推动传统批发企业实现由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转变;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鼓励旧货市场规范发展,促进二手商品流通,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
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消费环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只有从发展理念、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等深层次原因入手,破除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等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实施意见从健全法规制度、标准制定、诚信建设等入手,强化政策保障,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良好消费环境。比如,推动建立经营场所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引导企业以标准为依据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逐步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诚信约束机制,提高流通领域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等。
为确保每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0%左右、新增千家限额以上企业的目标实现,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落实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措施。比如,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条件的,可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手续;符合条件的农村网商,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扩消费,既要提高消费能力,更要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对此,意见明确,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的综合监管与联合执法机制,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其中,将加强跨区域、跨境监管执法信息共享,强化对侵权假冒违法犯罪线索的追踪溯源和联合行动,铲除侵权假冒违法犯罪链条。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打击网上销售假劣商品、网络侵权盗版活动。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鲍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