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两只手” 开启“双引擎”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厘清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主体活力的乘法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创业投资热情影响几何?一组数据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省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全省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8819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1494户,增长42.06%。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推动了注册企业快速增长。”省工商局负责人分析。
新常态呼唤新作为,新作为需要新动能。经济发展快与慢、优与劣,根本上取决于市场主体。稳中求进,关键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去年以来,我省建立并运行涉企收费清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一系列改革举措向市场放权,减轻企业负担,激发投资热情。
一年间,省级政府权力事项精简68.3%,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2.6%,减少市场主体税费负担466亿元。与之对应,全省新登记注册企业12.6万户,增长58.3%。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57.3%,提高0.3个百分点。
“改革深入推进不断释放红利,成为最好的‘抗压剂’,为企业应对难题、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省政府参事、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可侠评价。
自我革命,简政放权不会停。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围绕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加快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新年伊始,多项举措接连推出:新增65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试点,释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活力;早春二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意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清障搭台,助力民间高手破茧成蝶;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方向,国企将上演改革重头戏……关键之年的全面深化改革,正持续按下“快进键”。
“简政放权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 ”更好厘清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就能为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推动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实现发展动力切换
稳中求进,如何做到换挡不降速?
打开去年经济“答卷”: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6%。授权发明专利增长22.2%。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34.8%,提高0.6个百分点。
“创新要素,不但推动GDP保持较快增速,更牵引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省社科院城乡经济所研究员谢培秀分析。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实现动力切换,必须坚定不移推动改革,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去年,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378.9亿元,增长22.5%。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加速成长,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快速增长。
这些既是引领去年增长的生力军,更为长远发展积蓄了新能量。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以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要以产业化的创新“加快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断优化创新环境”。
需要看到,打造新引擎,我省依然还面临不少瓶颈制约: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能力不强,创新成果转化不畅,创新和产业化环境不优。 “要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谢培秀说。
日前,我省宣布将选择三所至五所高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创新创业能力。 3月17日,数十名国内知名专家,来芜湖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洽谈对接,为科技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加力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更好的创新环境,就能让创新引擎轰鸣,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造升级传统引擎,补短板拓展增长新空间
作为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的质量决定发展水平。
“去年一个显著特点,是把发展实体经济摆上突出位置,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王可侠说。去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56.3亿元,增长16.5%,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1863个、建成922个。 33项民生工程投入686.3亿元,增长一成。
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面前,投资优化中读到安徽经济蕴藏的“正能量”。
投资、出口、房地产等传统发展引擎动力下降,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就必须开启“双引擎模式”:在启动创业创新新引擎的同时,改造提升传统引擎。
刚刚过去的春节,合肥市民张先生回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六安农村。 “度过了3天没有wifi的日子,生活基础设施与城市差距很大,感觉非常不习惯。 ”
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人均公共设施资本存量仅为西欧国家38%;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我省差距更大,农村生活设施投资欠账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亟待加大投资,城市地下管网老化,养老床位严重不足……
短板,意味着扩大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巨大空间。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5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 ”“全面完成第二批710个中心村建设,启动第三批674个中心村建设。 ”“加强农村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
“政府加大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生态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无疑将扩大内需,扩展新的增长空间。 ”王可侠表示,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需要加快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必须加大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价格体制等方面改革,让传统引擎焕发活力,提升动力。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