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最潮的"打开方式"来自创新

16.02.2018  20:51

  年三十,站在板凳上用透明胶粘贴从超市购买的塑面印刷的春联时,不禁有些怀念以前过年守着小城的老人蘸着墨香挥挥洒洒的正丹纸,因为很容易破,须得等墨迹风干后才取下小心翼翼地包好带回家,再仔仔细细地用浆糊贴上大门,用今年的话来说,可能就是所谓的“精致”对联吧。

  如今的贴春联、放爆竹、发红包、买年货、贴年画等传统习俗都正在被互联网包办。春节近了的时候,腾讯发布了一款可以自动生成藏头对仗的“AI对联”,虽然bug挺多,但输入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生成一副看上去还算ok的藏头对联,可以说让源远流长的“对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接纳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带有批判和质疑的眼光,会去思索这一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思索对联的对仗、平仄、韵脚、词组和结构、横批、甚至上联下联应该怎样放置,去仔细的读一读以前可能只是过过眼的文字。不知不觉中,回顾了一把传统文化知识,也会回想起那些年曾经贴过的门对子的“老味道”。

  有人说,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进化,而人工智能,则可能是推动未来社会革命性变化的关键。

  通常,提到人工智能,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大概就是《黑客帝国》中的人工智能Matrix或是《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而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多个方面,但目前还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单一人工智能”。比如,AlphaGo 、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系统、无人驾驶、智能翻译、智能家居、游戏AI和最近刚活起来的浙大机器狗“绝影”等等,虽然没有科幻电影的中那样的“人类化”和酷炫,但发展趋势却是随着科技的创新,只要是人的智能才能做的,未来基本都可以由计算机代为实现,也必然会带来一场深刻的思维冲击与变革。腾讯推出的这款看似简单的智能贴春联,背后却运用了神经网络语言模型和算法的无数次尝试,赋予了机器以中华传统文化深度学习的处理能力。

  2017年10月,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在合肥开幕,来自全球的AI开发者齐聚一堂。11月,国家公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这似乎证实了着我国正在全面关注人工智能在人们出行、生活场景、医疗、安防、语言等民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人工智能也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未来,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智能企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都将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历史的车轮从不停转,于个人来说,日新月异的科技革新赋予了我们日常生活另一种“打开方式”。在禁燃的今天,人们的年“安静”了,空气却新鲜了,朋友圈点起“电子炮仗”,同样显得热闹非凡,记忆和文化以适应时代的形式留存下来。电商和物流配送的发展,使得年货也能够足不出户的囤积到家,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于国家来说,科技的创新是国家硬实力的坚强后盾,也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好服务的源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我们必须学会整理行装、展望未来,学会如何依托创新驱动在新维度上创造全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