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把绿水青山变成"幸福靠山"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实现山清水秀环境美,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江淮大地千山展秀,万木吐绿,百花争妍。和煦春光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大好时机投入植树造林行动,一棵棵新苗扎根生长,一片片绿景拓展延伸……
我省林长制改革由试点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各级林长紧密结合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组织实施好年度造林计划,带头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见缝插绿、应绿尽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聚焦“增绿”,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通过培育森林,做活绿色生态文章,使田园变公园,民居变民宿,乡村变景区”
2017年,合肥市PM10、PM2.5浓度双下降,今年截至3月22日,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16%。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的背后,森林生态水平的提升功不可没。
江淮分水岭地区横跨我省合肥、六安、滁州、蚌埠、淮南等5市22县(市、区)400多个乡镇,历来缺林少绿,是生态最脆弱的地方。通过植树护树,将自然劣势化为发展优势,让森林成为孕育致富梦的摇篮。
肥西县官亭镇回民社区12万亩林苗用地栽满了名优花木,去年4月获批国家4A级风景区,一年四季赏美景。昔日贫瘠的荒山土岗变身生态风景区。 “通过培育森林,做活绿色生态文章,使田园变公园,民居变民宿,乡村变景区。同时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加快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肥西官亭镇党委书记卫涌波说。
目前,合肥市已实现林长制全覆盖,有市、县、乡、村四级林长3386人,他们是第一责任人,承担森林和湿地资源发展、管理、利用等职责。去年合肥市完成造林3.45万亩、城市绿化1534万平方米,新建森林示范长廊65公里、完成森林抚育20万亩。在林长制推动下,今春合肥市造林再创佳绩,现已完成造林4.57万亩,新发展高效经济林1.65万亩。
各级林长把植树造林作为增绿的重要途径,促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提速。安庆市出台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到2020年完成森林培育改造245万亩,创建一批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0%和41%以上。 2017年林业总投入达36.7亿元,今年将有进一步增长。今春,该市已完成人工造林11.1万亩,是省下达任务的123%。
芜湖、铜陵、池州、马鞍山、宣城、安庆、六安、蚌埠、淮南等市扎实推进长江、淮河防护林建设,沿江各市加快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黄山市推进新安江流域林业生态质量提升,皖南和皖西山区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合肥、滁州等市加快江淮分水岭地区“森林上岭”进程,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持续巩固提升平原农田林网建设。
聚焦“护绿”,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林长制相当于将各级领导保护生态的职责细化为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今年春节期间,淮北市相山迎来上万游人,但未发生一起火患,不仅相山林场20多名护林员在山上全天候值守,各级林长也纷纷深入林区一线“护绿”抓防火。 《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今年1月1日起施行,我省在全国首次将森林资源保护林长制写入地方性法规。
“让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难题直接进入总林长视野,林长制给植物园注入了生机。 ”合肥植物园是省旅游局推荐的安徽十处最美的地方之一,但受困于拆迁、征地、资金等问题,一直存在发展瓶颈。去年被纳入林长制重点项目后,该市总林长现场协调,十年困局一朝化解。植物园园长周耘峰感慨不已。合肥市创新设置林长制重点项目制度,目前共落实重点项目209个,三年投资102亿真金白银,实施项目面积占全市森林资源的65%以上。
马鞍山市石臼湖是入列国家名录的重要湿地,但其保护区围网养殖是多年老大难问题。去年底,该市总林长、副总林长现场指挥调度,跟踪督办问效,45天集中攻坚,保护区内1000多米养殖围网全部拆除。 “林长真抓实干得民心,还石臼湖一片自然生态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带头拆除围网的湖阳镇养殖户韦向阳为林长点赞。
旌德县将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县林业局局长徐文胜解释说:“林长制相当于将各级领导保护生态的职责细化为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
各级林长牵头,系统谋划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充分释放了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亳州市创新拓展造林空间,环绕城市实施40.4公里的绿色林带,综合推进园林绿化、中药材种植等。淮南市舜耕山、上窑山因采矿采石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通过造林完成废弃矿山复绿1770亩,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聚焦“用绿”,提升林业综合效益
——“山管得更好了,林变得更值钱了,产业发展得更快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了”
旌德县白地镇村民潘善昌这些天很忙碌,他创办的森林旅游人家生意格外火爆。他笑说:“风景好带来生意好,来旌歙古道观光的人越来越多。 ”
旌德县白地镇镇长柴长宏介绍,该镇境内的旌歙古道创4A已通过第一次评审,全镇现有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5个。该镇围绕景区景点,打造精品家庭林场和森旅民宿。下一步将深入研究各村生态资源特点,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争创国家级特色小镇“宣砚小镇”。
“实施林长制改革以来,山管得更好了,林变得更值钱了,产业发展得更快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了。 ”柴长宏表达的是镇村级林长普遍的感受。去年,宣城市森林休闲和旅游收入106亿,旅游人数1250万人次,山区农民人均林业综合收入达到3885元,增长12.3%,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林长制改革对造林人来讲无疑是重大利好。 ”阜阳市大丰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浩新建成1268亩薄壳山核桃苗木种植区、800亩林下经济作物套种区,带动了208户精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今年1月31日,在颍泉区葛桥村,三个种植基地的农民兑现入股分红、工资和奖金总共600多万元。
“实现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百姓得实惠,拓展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林业多种效益,使建设成果惠及百姓,林业事业才更有生命力。 ”省林业厅厅长牛向阳说。我省林长制的实施加速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加快让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记者王恺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