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9.04.2016  17:15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体制“八项改革”,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创新人才,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新常态下为甘肃省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甘肃兰白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

科技部、甘肃省政府、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组建兰白试验区三方会商制度。完善了工作体系,成立甘肃省兰白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设立甘肃省创新办,下设四个工作小组。制定甘肃省《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20)》,实施以“三大计划”、“五大工程”和“十大改革”为主要任务的“3510”行动,将改革创新与试验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兰白试验区条例进入地方立法保障。甘肃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人才发展的办法(试行)》。积极与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东西区域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企业合作对接,探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二、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启动

甘肃省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由甘肃省和兰州市、白银市及兰州新区整合财政资金20亿元共同组成,吸引金融资金、创投资金、社会资金进入兰白试验区。创新驱动基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科技贷款增信基金4亿元,科技投资基金7亿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6亿元,科技孵化器专项基金3亿元。成立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使其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制定甘肃省《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使用办法》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风险控制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基金的运行管理。与多家金融机构共建风险池,甘肃银行、兰州银行、交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并挂牌运营,已经为2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10.09亿元。

三、“双创”工作成效显著

甘肃张掖市通过竞争性答辩成功入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将在3年示范期内获得国家6亿元中央财政支持,目前4.2亿元资金已拨付到位。制定了《甘肃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扎实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了61家省级众创空间、252名省级创新创业导师及张掖市作为创新创业示范城市。截至目前,甘肃省已认定的61家众创空间共计拥有可支配创业场地38.9万平方米,入驻创业团队及企业1459家,带动创业15570人。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赛事、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甘肃省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甘肃省第十届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2015年甘肃省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四、科研平台基地建设取得新高

组织甘肃省266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基地开展调查工作,组织甘肃省67个单位完成了2015年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为优化科研基地布局摸清底数、做好准备。2015年建设甘肃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截止目前,甘肃省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个,已完成“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培育工程相关建设任务。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标志着甘肃省企业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行列。

五、精准扶贫与科技惠民再创佳绩

甘肃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推进和拓展双联行动的着力点,实施了“康县多元产业培育及新农村建设示范”、“热电气联供系统在古浪县农牧生产中的示范应用”、“正宁县苹果产业培育与科技精准扶贫试点建设”民生科技项目。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康县长坝镇水泥700余吨,硬化庭院及道路6600平方米,修建活动广场2处。选派16名干部到贫困县、双联点、贫困村挂职。注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民生,组织实施了62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遴选推荐“大型镍矿深部及外围隐伏矿体立体勘查技术示范研究”等5个项目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在武威成功出束。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兰州城关区数字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示范、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等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兰州新区获准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敦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考察。

六、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甘肃省设立了战略性新型产业专项计划,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支持重点,对骨干企业核心技术突破项目及创新平台建设给予倾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5项,安排资金1.233亿元,占总资金的42.4%。制定了甘肃省科技厅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发展的8条措施,完成了第一批16家骨干企业技术路线图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和修订完善工作,编制第二批骨干企业技术路线图。制定首批1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个性化服务清单”,初步建立骨干企业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机制。开展了战略新兴产业专利预警分析,编制完成了八大优势行业的专利预警分析报告和发明专利分析报告,建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优势行业专题专利数据库,并向社会开放共享。

七、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扎实推进

出台《深入实施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年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制定出台《甘肃省专利奖励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圆满完成甘肃专利奖评审工作。编制出台了《甘肃省知识产权(专利)“十三五”规划》《甘肃省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管理水平。首次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纳入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开展了第三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总数达到101家。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玉门油田科达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入选“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批2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50余家企业达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签约40项,金额达1.2亿元。

八、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拓展

甘肃新增“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干旱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机构,甘肃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已达13家,在西部省份名列前茅。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落户甘肃,并牵头成立中国清真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国家技术合作大平台。中国-巴基斯坦农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联合中心已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支持兰州大学与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开展镁基复合材料棒材电化学冷拉拔技术的合作研发。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分中心、北京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落户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甘肃省与澳门首次开展科技合作交流。认真落实科技部与甘肃省政府工作会商议题,进一步完善厅市会商机制,推动省、市科技资源紧密结合。

九、甘肃兰州科技大市场启动运营

2015年,甘肃省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19项,“工程材料表面的润湿及其调控”等7项科技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甘肃省技术合同登记4698项,合同交易额达到130.31亿元。2015年9月1日,甘肃兰州科技大市场正式启动运营,以市场化的方式,按照“一厅一网两中心八平台”的构架,以科技金融服务、创客创业服务、技术交易转移服务为工作主线,在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融合、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兰州科技大市场与23家国营和民营众创空间组成联盟,积极开展创意设计大赛、创业咖啡训练营、创业项目对接会、创业辅导培训、专题论坛讲座、融资路演等各类活动,成为甘肃省内“双创”工作的新亮点。已聚集中科院兰州分院、甘肃省建材院等4家科研院所、16家省市级服务机构、34家各类企业孵化器、6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兰州科技大市场,提供技术咨询、产品研发、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大仪共享、检验检测、企业孵化、法律法务、工商财税等科技综合服务。

十、科技管理改革有序进展

制定了甘肃省《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办法》,围绕创新链配置省财政科技资源,优化整合甘肃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设置,逐步形成“4+2”的甘肃省级科技计划体系,即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4项与国家对应的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专项、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专项等2项突出甘肃省特色的科技专项,使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更加聚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2015年甘肃省级科技计划努力解决科技项目“小散碎”问题,项目资助强度达46万元,比2014年提升29%。实施科技报告工作,出台了《加快建立甘肃省科技报告制度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甘肃省科技报告管理办法》,2015年,完成向科技部呈交工作,率先在西部地区开展了市级科技项目报告呈交工作。开展了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调查,系统研究分析了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摸清了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基本家底,为科技管理部门计划、决策的实施提供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