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果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8.11.2014 04:35
本文来源: 林业厅
当前,我省林果产业发展已进入了由生产初级果品向生产优质果品和精深加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传统林果业向现代林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市场需求日益强劲等机遇下,我省林果产业发展正以绿色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瞄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林果业发展路子。
建设基地 保持规模扩张
林果业是甘肃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最具市场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要进一步提高全省林果业的规模和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打破过去“星星点点”、“小打小闹”的传统经营模式。为此,我省于2010年全面实施了10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基地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林果总面积已达到1923万亩,挂果面积1262万亩,总产量407万吨,总产值198亿元。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泾川县北部的塬区,这里的5个乡镇中,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田地正在向一起“集中”,“豆腐块”田地的界限逐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园。
在多年的产业选择过程中,泾川北部塬区的农民先后种植过烤烟,发展过养殖,但效果均不明显。在市场变化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该县从2006年以来持续发挥该区域面积优势,把果品产业确定为促农增收的首选产业,实施适宜种植区全覆盖战略,使区域内果园面积达到了22万亩。
在玉都镇下坳村现代果品产业园,2000多亩矮化密植的苹果树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十分壮观。只见这里的每行果树都有标准的网架固定,每棵树上都挂着一块颜色鲜亮的粘虫板,树下铺着保墒的黑膜,树行之间还套种了黑麦。一位园区技术人员介绍说,“这里的树都采用了统一的高光效整形修剪、肥水一体化等技术,比其他零星栽植的果树提前挂果1至2年,平均亩产可达到4吨以上,亩均增产1100公斤。”
在泾川县所在的平凉市,林果基地建设正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整村整乡地推进着。全市230万亩的林果面积,正是“平凉金果”品牌的强大根基。而人均1.4亩的果园面积,也使得主产区果农的人均果品收入达到了4500元。
科技兴果 主攻提质增效
同其他产业一样,林果产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旱地栽培、高效节水、矮化密植、设施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新建和提质增效等方式创建高标准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广大农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林果生产基地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我省还组建了林果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其中,陇南市成立了经济林研究院,庆阳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庆城县建立了苹果试验站……省内外一大批林果专家投身到了我省林果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静宁县是有名的“苹果之乡”,全县的优质苹果有80万亩。同时,静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复杂多变,能直接对苹果造成毁灭性破坏的低温冻害、冰雹等灾害长期困扰着当地果农。随着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地政府大力开发科技力量,在境内的雷大乡建设了全省第一家县级气象雷达站,为林果产业安上了“天眼”,同时设立了十几个标准化人工防雹炮点,形成了网状防御布局。
以往,雷大乡果农用装满火药的土炮来防雹,不但效果差,还不安全。自从有了气象站和人工防雹炮点后,每年的冰雹、强降水再未造成灾害。当地群众高兴地说:“雷大乡有个雷大梁,雷大梁上有个雷达站,雷达站眼睛尖,防雨防雹保平安。”
目前,我省各地正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林果技术服务体系,利用手机、网络、电视等媒介,完善林果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推广自然灾害综合防控技术,强化病虫无公害防控,提高处置突发性灾害的能力,让科技为林果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创新机制 实现合作共赢
多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坚持不懈推进产业发展,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由“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的良好产业发展氛围。
各地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果农协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增强了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农民合作社+农户+基地”是我省最为成功的生产经营模式之一。
敦煌市七里镇秦家湾村雅丹红提葡萄合作社,通过组建技术服务队,辐射周边6个组,经营面积4300亩。2013年入社农户人均葡萄收入1.28万元,户均6.5万元。
各地还通过规范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初步形成了企业与果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同时,探索果树经济林林权抵押融资方式,拓宽了林果产业融资渠道。
以林改示范县泾川县为例,该县为果农颁发果树经济林林权证,通过果树经济林林权抵押,发放贷款1.66亿元,受益农户7730户,有效缓解了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记者 陈泳)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8.11.2014 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