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保“三夏” 农机出了大力气《中国农机化导报》

17.06.2014  18:23
      编者按:         正在“三夏”大忙之际,一则关于“麦茬限高10厘米,机手做不到纷纷离开”的新闻使得安徽今年的麦收一夜之间成为了社会性话题。         麦茬限高10厘米的要求到底合不合理?如果单纯从一个角度去看,这一要求有些缺乏现实操作性,但是放到安徽全省上下动员下定决心誓要解决秸秆焚烧难题的大背景下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麦茬必须限高的理由。         而问题的关键,其实仍旧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在这一点上,“疏堵结合”的方法早已是各方共识。今年安徽也是在提出全省范围内实施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明确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要求。禁烧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何疏通秸秆的综合利用之路,并且处理好麦收作业效率相应降低、部分区域夏种遇到困难等等“不适应症”,无一不考验着农机主管部门的智慧……   ■  本报记者 杨 雪  通讯员 张 昱         “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秸秆利用好,增加收入又环保”“秸秆是个宝,焚烧可惜了”,6月的皖北,大片金黄的麦地边上,处处可见的红色条幅十分抓人眼球;四处巡逻的秸秆禁烧宣传车,不停地广播着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奖补政策;简易绿色帐篷搭建的秸秆禁烧执勤点散落在各个村落,严防死守秸秆焚烧……燥热的空气中似乎都飘荡着一丝紧张的氛围。         今年是安徽省秸秆禁烧要求最严的一年。严要求换来了好空气,到目前为止,去年麦收期间严重的雾霾天没有再现,实现了环保“三夏”的目标。         今年也是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投入最多的一年。安徽省财政安排10多亿元,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奖补,其中小麦、玉米、油菜每亩20元,水稻每亩10元。与之配合,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机具补贴,几乎等同于“敞开补贴”,重点扶持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购置秸秆还田机、玉米免耕播种机和打捆机,组建秸秆综合利用专业服务组织,大规模推行秸秆机械化处理。         大投入,使得农民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好处,积极性高涨。         好机械给秸秆找了好出路         62岁的村民吴少华是砀山县官庄坝镇吴集村人,他在自家7亩麦田边悠闲地等着合作社提供的小麦收获、秸秆还田和玉米播种一条龙作业,其中秸秆还田费用由政府负担。提起秸秆粉碎还田的好处,吴大伯如数家珍:“还田比烧了好,烧了破坏土壤,减少含水量,下一季庄稼长不好。再说了,秸秆还田能变成肥料,打捆可以再利用,烧了却污染空气,干嘛要烧呢?”         “现在一天收入5000多元,就在周边作业,大概能干半个多月,加上镇里给的作业补助和奖励,今年就有可能收回成本!”萧县王寨镇王寨村的农机手武升红5月份在农机技术人员指导下购买了打捆机和拖拉机,总价20万元,国家和地方给8万多元补贴。赶上了政府支持的大环境,武升红对这一季的收入很有信心。通过奖补政策,今年萧县农民新购置了231台秸秆打捆机,能承担全县三分之一以上麦田的秸秆打捆,并为秸秆找好了出路。         而在安徽大部分地区,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这种作业更加简单、成本更低的方式应用最为普遍。长丰县杜集乡新星村农机手刁节春说:“现在我们的收割机后面都加装了秸秆粉粹还田装置,没有这个,农民都不用你的机器。”在砀山县,今年的秸秆粉碎还田率预计将达到66%。为此,该县要求全县所有收割机都要加装粉碎还田装置,每台装置财政补贴500元,同时还对县域内作业的粉碎还田收割机每台给予3000元作业补贴。         与此同时,一大批瞄准了“商机”的农机合作社的加入,更使得秸秆的机械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形成了新产业。淮南市毛集区的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原本是一家当地知名的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如今也加入了秸秆利用队伍。资本雄厚的合作社一口气买了7台打捆机,又陆续购入液压打包机、装载机等。合作社一方面打捆回收秸秆,另一方面对秸秆进行初加工,压缩成密度高、发热量大的块状或者是颗粒,然后再集中售卖给发电厂、造纸厂等。合作社理事长范美朋说:“以前去收秸秆不仅要掏钱,还得求着人家卖。现在政策好了,秸秆不用花钱,农民还抢着喊我去收。以前收秸秆是赔本赚吆喝,现在可不一样了,这一季加上政府的作业补贴,我们合作社能赚60来万啊!”         灵活调度    环保“三夏”必须有农机护航         好机械出马,让秸秆有了好出路。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大规模推广秸秆机械化处理之后也让一些过去并不明显的问题逐渐凸显。         6月5日,进入麦收高峰期的安徽全省投入收割机9.45万台,单日作业589万亩;6月6日,在并无阴雨的情况下,收割机数量突然锐减到6.5万台,单日仅收获281万亩。特别是部分限茬严格的地区,同样数量的机具单日作业量仅为去年的一半,夏收压力陡增。加之限茬和秸秆粉碎降低了收割机作业效率,但机收价格仍然稳定在60—70元每亩,机手收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收割一两天后,一些跨区作业机手选择了离开。         自麦收开始以来,安徽省农机系统一直密切关注秸秆禁烧对抢收抢种的影响。6月6日中午12时,虽然当日统计数据要到5小时后才能出来,但安徽省农机局已经敏感地发现了问题,紧急通知在外督查的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尚未收割完毕的小麦主产市农机局负责人开会。当日下午2点半,会议在蚌埠市召开。会上反复强调,全省农机部门必须明确工作重点,认清自身职责,当好政府参谋,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组织调度,加快小麦抢收进度,确保夏种不误农时。并对部分地区机具缺乏状况进行摸底,对引机留机等工作进行部署。         当日下午3点半,会议结束,与会人员又迅速返回工作岗位,贯彻部署会议意图。产粮大市宿州7日上午即由市政府召开调度会,分析存在问题,部署应对方案,通过引机、补贴、减少机收障碍等多种办法增加市域内作业机具,要求确保颗粒归仓。           6月7日全省统计数据显示,当日投入收割机7.8万台,比前一天增加1.3万台。在农机部门加班加点、有力引导下,6月10日夏收基本结束,夏种有序进行。         直面问题  立体式推进农业机械化         稳住了夏收,夏种也面临着新考验。         在安徽小麦主产区大部分地区,麦收之后夏种玉米的问题不大。“由于贴茬播种技术较为成熟,即使不进行灭茬也可以顺利种上玉米,同时今年在推广秸秆粉粹还田机的同时,我们还配套推广了新型灭茬免耕播种机,也能在夏种玉米时派上大用场。”宿州市农机局局长陶建理说。         但是,在安徽一些夏种大豆的区域,则出现了由于秸秆抛洒不均匀,播种机开沟器前端容易被堵塞,播种后秸秆造成的松散土层对出苗不利的现象。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总工程师何超波经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装置时偷工减料,没有装“导流板”,或者装了“导流板”没有使用,导致秸秆切碎后未被均匀抛洒,落地后拢在一起。“现有技术是可以做到均匀抛洒的,只要按照技术要求来,大豆种植不是问题”,何超波表示。         而在沿淮实行麦稻种植模式的地区,麦收之后需要放水漫田,如果秸秆还田深度控制不好,就会造成秸秆漂浮,而且在秸秆粉粹还田地块也较易出现水稻飘秧现象。“我们正在探索解决的办法。其实这既是我们解决麦秸秆焚烧的好机会,也给我们推广水稻机插秧的提供了一个好时机。”长丰县农机局副局长魏前华说,秸秆粉碎还田后的地块想要人工栽插水稻基本上不可行,一方面是秸秆还田后的地块人脚难以站立,另一方面粉粹还田后的水稻秧苗栽插难度极高,深浅控制不好就会出现水稻飘秧。“所以我们一方面引导购置新型的秸秆粉粹还田机,保证还田深度;接着就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层层推进,机械化就能贯穿农业生产的始终了。”         针对这个秸秆禁烧令下的“三夏”,安徽省农机局副局长纵风云表示:“农机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抢收抢种顺利进行,粮食安全必须放在首位。与此同时,配合环保部门工作,为秸秆处理提供装备支撑,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认为,下一步工作中,应致力于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做好机艺融合,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减少秸秆禁烧对抢收抢种的影响,将其转化为相应农机装备和技术推广的新机遇。”他同时表示,“三夏”结束后,安徽各地会针对今年麦收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做出实战总结,给政府未来制定秸秆禁烧方案提供参考。     《中国农机化导报》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