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珍:我是党的人,要听党的话
王能珍生前照。王成元摄
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濮阳圩的洪水退去了,62岁的老党员王能珍却再也看不到了。王能珍主动从千里之外回乡救灾,奋战9天9夜,在7月7日抢险中被吸入溃口,不幸牺牲。
“等一会儿忙完,我再吃一口” ——他把剩下的半盒饭用衣服包好,放在河堤上
6月28日傍晚,王能珍干瘦的身影,出现在濮阳圩上。 “老五,你不在宁波带孙子,跑回来凑什么热闹? ”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村民组小组长袁明新又惊又喜。 “家乡发水,我在宁波坐不住啊。 ”被乡亲们称为“老五”的王能珍笑嘻嘻地说。
一个多月前,王能珍赴宁波探亲。本来打算在儿子家住到暑假结束,帮忙照料孙子。可是从新闻上获悉家乡的防汛形势后,这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成天心事重重。
濮阳圩紧靠汪溪河,不仅是桃园村1000多名村民的守护屏障,而且直接关系着新芜区的安危。在以往30多年的防汛中,王能珍总是冲在最前面,一遇到险情,他第一个跳下水“摸漏插篓”。
那些天雨越下越大,王能珍的眉头越皱越紧。 6月27日晚上,他终于憋不住跟儿子说:“成元,我要回濮阳圩,那里的防汛,缺不了我。 ”王成元知道爸爸的性格,就没有劝他留下。问他什么时候走,王能珍说“就明天”!
瓢泼大雨中,王能珍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老伴付德芳还没有从村外回来,他等不及了,把行李堆在家门口,穿上雨披立即直奔濮阳圩。 “一看到他回来了,我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水性好,这条河他了如指掌。 ”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梁文友说。
巡堤查漏、管涌抢险、水底堵缺……王能珍在圩上扎了根,风里来雨里去,一刻不停歇。
7月7日早上,河堤出现管涌。起初,3个年轻人在水底堵漏,2个小时过去了,漩涡却越来越大。 “不妙,还是我来。 ”扔掉铁锹,脱掉衬衣,王能珍一个猛子扎下水。他先后潜水30多次,终于用土袋牢牢堵住了管涌口。
中午时,村里送来盒饭,王能珍只吃了一半,他把剩下的半盒饭用衣服包好,放在河堤上,“等一会儿忙完,我再吃一口。 ”巡堤中,他发现一处斗门漏水,二话没说又跳下水。第一次潜水2分钟左右,他浮出水面大喘几口气,抹了一把脸,喊了一句:“这水底下的漏好危险,赶紧堵。 ”
话音刚落,他抱着一袋土潜入水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王能珍却没有再露头。大家慌了,20多人一起拽水里的防水布,把王能珍从水底捞起。只见他脸色乌青,嘴里耳朵里都是污泥。王能珍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从宁波回来的9天9夜,王能珍以圩为家,女儿王志萍一次次回娘家,就是想给爸爸做顿热饭,却从未与他打过一次照面,更没说上一句话。
“我是党的人,要听党的话”
——14本不同版本的党章、党员证、党费证,这是他一辈子最重要的财富
14本党章、党员证、党费证,摆在王能珍遗像旁,无声无息陪着他,就像42年以来的每一天每一夜。
“在宁波的50多天里,爸爸仍随身携带党章,一有时间就会翻翻小册子。 ”王成元回忆说。在那一摞红色的册子里,记者随手翻开一本,都能看到划下的红线和圈注。
王能珍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而门头上挂着一个红色的牌子“共产党员户”,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上贴着党组织的慰问年画。王能珍一家4口人,3名是党员;同胞7个兄弟姊妹,4人是党员,他们家是远近闻名的“党员之家”。
王能珍的党员本色,在村里有口皆碑。他承包了一口鱼塘,每到快过年的时候,王能珍都要挨家挨户送鱼。全村50多户送完以后,他才把剩下的鱼拿到市场上去卖。 “双抢”收稻子,稻田里大多是留守妇女,王能珍先帮别人家收稻扛包,自己家的稻子常常被雨淋。
“我们不知道爸爸帮了多少人、做过多少事,因为他从来不说。很多事情,都是别人来奔丧时,一边哭一边告诉我们的。 ”女儿王志萍说。王能珍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村民们纷纷向他家涌来。
“我的好兄弟,20年前的一斗米,救活了我的一家人! ”邻村的章大金家里揭不开锅,找王能珍借米。当时王能珍家的米缸也快见底了,他从邻居家借了米,让章大金带回家。后来章大金家收了谷子,王能珍却没有收下他归还的一斗米。
五保户周明贵家生活困难,8年前翻修危房,王能珍从头到尾义务帮忙。“比自己家盖房还上心,5天5夜没有回家住过。 ”妻子付德芳回忆说。
“陀公村村民范怀长家讨媳妇,但没钱,王能珍拿出500元借给他。 ”邻居张朝秀说。当时猪肉是6毛钱一斤,500元是王能珍的“家底子”,后来范怀长一直不宽裕,王能珍从来没有向他张口催要过。本村里一个困难户讨媳妇,非亲非故的王能珍又一下拿出了2000块钱资助。
平时对乡亲们敞亮,危险的时候更是挺身而出。一户村民家失火,他冲进火海救出村民,自己却被着火的房梁砸中了头。还有一户村民去河里挑水,不幸跌入河底,他跳下冰窟深潜四五米救人……
“全村50多户,他家算最穷的,直到2002年才盖砖房,还是用别人家拆房子的旧砖盖起来的。 ”张朝秀说。女儿给王能珍买的好烟好酒,他转眼拿到小店换成最便宜的烟酒。他的一日三餐,基本就靠碗口上的那几片咸辣椒打发。
有人跟王能珍开玩笑,你又不是村干部,何必自讨苦吃,事事受累?王能珍眼珠子一瞪,很严肃地说:“我是在党旗前宣过誓的人,不管干什么都要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党龄42年,王能珍不忘初心,本色不改,为群众着想,为村民服务。
“我是一名老兵我自豪,我就喜欢这身穿着”
——打着补丁、沾满了泥泞的旧军鞋,还是儿子穿旧了的
王能珍的衣服、鞋子,大多是儿子王成元穿旧的。虽然儿子的旧军装,穿在他的身上并不合身,但是穿上军装的王能珍,浑身上下透着劲儿,走起路来都带风。他常说:“我就喜欢军装军鞋,穿儿子剩下的,我很自豪。 ”
王能珍以身为一名老兵而自豪。1972年,他光荣入伍,在部队里特别能吃苦。每天,天麻麻亮,他就早早起床,拿起扁担挑水,给战友们刷牙洗脸。中午,战友们在休息,他一个人练习跑位,还获得过打靶全连第一的好成绩。
因为表现突出,入伍第二年,王能珍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幸的是,王能珍得了胃溃疡,经常一手捂着肚子,一手在擦汗。战友们把他送到医务室,转眼他又偷偷跑回来训练。 “他怕耽误连队的训练,怕拖了战友们的后腿。 ”老战友徐道清说。
胃病还没有治好,王能珍执意要退伍回乡务农。事隔多年,王能珍和徐道清在一起喝酒,说起往事,两人感慨万千。当徐道清问起,为何不留在部队治疗、要执意退伍时,王能珍一口喝干杯中酒,直视战友的眼睛:“部队教我认字,带我入党,我怎么能花部队的钱,拖部队的后腿呢! ”
王能珍的自豪,来源于他的部队情结,也来源于优秀的儿子。王成元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研究生。 2004年,王成元从安徽大学毕业,当时在合肥已经找到满意的工作。当得知有征兵入伍的机会,他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爸爸,“他很高兴,一定叫我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如今,经过不懈努力,王成元已成长为部队团级干部。
这次回乡抗洪前,王成元带着父亲一起,来到王能珍当年参军时所在的部队旧址。那一天,凭着43年的记忆,王能珍在林中找到了自己曾经住过的营房。父子俩在山上待了半天,下山时鞋子被露水浸透。 “爸爸说,这里营房都是他们当年一砖一瓦亲手垒起来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日思夜想的,他对部队有说不出的深情。 ”王成元说。
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重逢。莽莽的林海,巍巍的高山,与阔别了43年前的部队再次相聚。当年的小兵王能珍如同一棵小树苗,沐浴党的阳光,历经人生风雨,不忘初心前行,默默成为一棵为他人遮风避雨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