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王子李光羲:跨越两个时代的歌者

26.03.2016  10:00
摘要 3月25日下午,著名歌唱家李光羲现身合肥大剧院,为合肥观众带来了精彩讲座“我的艺术道路和人生感悟”。

  中安在线讯(李春灵 陈欣然) 歌剧离我们有多远?《祝酒歌》、《鼓浪屿之歌》、《何日再相会》等经典老歌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跨越了两个时代的歌声里又有何人生感悟?3月25日下午,著名歌唱家李光羲现身合肥大剧院,为合肥观众带来了精彩讲座“我的艺术道路和人生感悟”。

李光羲(资料图)

  歌剧其实并不神秘 中西结合有助创新

  在很多人看来,歌剧是阳春白雪的事物,可望而不可即。但是李光羲认为,

  好的艺术来源于人民,凡是与人民相通的东西,就会被接纳。歌剧鉴赏主要是欣赏美。第一是美感,第二是理解,理解了就会接受。“1956年我在国内出演《茶花女》,当时百姓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演出取得了成功,老百姓一看就喜欢,一看就爱上了,经典永远都是经典。”李光羲说。

  歌剧和歌曲毕竟有所区别,而这其中的不同之处一般人很难说清楚。李光羲表示“我是歌剧演员,也唱音乐会、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我知道歌剧和歌曲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革命歌曲、抒情歌曲有中国特色,外国歌剧有自己语言、节奏,演唱力度等限制,充满外国范,大家一听就知道。借鉴西洋决不能丢掉中国文化,要创新我们自己的美声学派的作品。”

  期待歌剧焕发光彩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流行音乐,流行歌手的演唱会几乎场场火爆。面对如此强烈的冲击,歌剧该何去何从呢?未来的歌剧发展之路又在何方?李光羲说:“1966年之前,我们被世界歌剧届誉为‘唯一普及了歌剧的国家’。虽然那时候大家工资不高,但是票价也比较低,电视还不普及,大家想看什么表演都要去剧院。那时候有外国代表团来中国,发现在欧洲、美洲象征高雅艺术的歌剧竟然能被那么多的国人所接受,非常惊讶。”李光羲认为,票价比较高,新创的歌剧没有之前的好听,观众的覆盖面狭窄,中老年人不愿意花钱看剧,中青年被流行音乐吸引等等几个方面是造成现在歌剧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可是,我的信心在于,歌剧是有价值的,只要我们能写出有价值、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大家还是回到剧场的。”

  1955年,李光羲在中国上演的第一部西洋歌剧《茶花女》中扮演阿尔弗雷德,一剧走红。后来,他又出演了歌剧《货郎与小姐》,为各地观众熟知。关于未来歌剧的创新,李光羲有自己的见解,他表示,歌剧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发展起来的,虽然历史上记载的歌剧创作很多,但是成功流传后世的只有一部分。《茶花女》这部歌剧是根据小仲马的名著创作的,雅俗共赏,情节简洁,音乐好听。“这部戏提供我们一种创作模式,其精到地方在于:中国有自己民族风格与传统,中西相加是一种好的方法与形式。借鉴是必须的,创新也是必须的。”

  生命在于保养

  1929年出生的李光羲如今已有87岁高龄,虽满头银发,但神采奕奕,丝毫不显老,常常笑容满面。提到自己的身体,李光羲透露,自己不久前在进行一次节目录制时,曾不慎摔下了两米高的舞台,站着录完节目后才发现腿部受伤,虽然立即赶往医院接受住院治疗,但仍然不能像从前那般活动自如。

  他说,生活很困难,但是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我为舞台付出一生的辛劳,需要一个好的身体去坚持。身体需要我们自己注意呵护,建议大家多锻炼、多运动,饮食不要过多、过饱,要注意适可止。当然,心态也要好。老了就是老了,要放宽心,跟上时代。“我能够社会一点贡献就很高兴,高兴了身体也就舒坦了。”李光羲说。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李春灵 陈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