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全市人口献血率仅0.3% 无偿献血观念有待深入人心
6月14日是第12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然而,记者献血日前夕的采访中发现,无偿献血点前冷冷清清,据安庆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讲,暑期渐渐天热及学生陆续放假,献血量减少,而医院用血量又在增加,近期正面临血液供求矛盾不断加大的窘境。
6月15日某单位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血液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市区内设有人民剧院、家乐福等八个无偿献血点。除人民剧院这个献血点每天都有近十人献血外,其他献血点的采血量并不高。市中心血站血源科工作人员介绍,平常好的时候,全市能采到1000单位左右,节假日能采到1500单位。像前段时间正好连续阴雨天,每天就三位数,根本入不敷出。以6月 10日为例,全市当天仅有51人献血,市区占到23人,而为满足临床用血,市区每天临床用血正常需要,意味着每天至少有80个人无偿献血才能达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血液供求矛盾的状况,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已经显现。尽管目前家属亲友互助献血正逐渐被公众和社会接受,但对于一些外伤大出血病人,家属不满足献血条件。因此,保障充足的血源对顺利展开医疗救治非常必要。
记者从市立医院血液科那里了解到,因为医院血液紧张,无法保证非抢救性手术的用血。血液吃紧,导致一些病人四处互助献血,一再延期手术。血液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医疗用品,特别是很多手术和急救病人的生命,都必须依赖输血才能拯救。不少病人因为缺血不得不苦苦等待治疗。
记者注意到,在医院的住院大楼里,每个病区的床位几乎都是满员,血液病区都有加床。手术台次在增多,临床用血量也在逐年在攀升。
全市每年需要12吨以上才能满足临床需求
那么,作为血液供应机构,市中心血站能否缓解常态化供需缺口?6月10日,下午五点左右,市中心血站王姚生站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在查看血液库存和需求计划时,发现A型、B型血库存量远低于需求量低线了。他在血站工作了近十年,这五年他明显感觉血液供求矛盾不断加大,这让他的工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市中心血站王姚生站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血液供求矛盾不断加大的窘境,反映出献血队伍结构失衡。造成这种状况,一则由于1998年实施献血法后,献血从有偿转为无偿,并法定了自愿原则,实际依赖市民自发观念为支撑。而不少群众存在认识误区,无偿献血尚未成为大众的普遍意识和自觉行为。如果放开临床用血需要,正常全市用血量每年保证在12吨左右,但是目前不到8吨,缺口达到五成左右。全市有6百多万人口,每年只有两万左右人参与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我市人口献血率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警戒线。
多种因素促使安庆市人口献血率低于警戒线
在记者的随机走访中也发现,大多数人表示没有参加过献血。那么他们是不是对献血有什么顾虑或者担忧?
王姚生站长说,他也一直寻思着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王站长表示,血液供需不均衡不光体现在地域上,也体现在献血群体献血量上。在全省400毫升献血量所占比例一栏中,我市排名位次一直靠后。其实不止一项研究证明过,献血对人体健康没有伤害。因为即使不献血,体内的红细胞也定期全部会被更新一次。除了观念,让很多市民不解的还有为什么献血无偿,而用血有偿?
王姚生站长表示,一袋血的成本到底包括哪些费用,很多市民不了解。其实血液从采集到应用,需要经过采集、检测、分离、贮存、包装等一系列的过程。这一系列的过程,需要一定费用支撑。为了保证献血安全,采血点全部是“一人、一针、一袋”,一个血袋的成本大概几十元。血液采集回库后,要做乙肝等7 个项目的筛查,每袋血还要分别用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筛查两遍,平均试剂成本费也要近百元。这一部分费用也不是说各个血站就能自己规定的,也是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制定的。而且《献血法》已经明确规定,血站作为负责采供血机构,隶属卫生系统,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
以一个单位的红细胞为例,一般血站发给医院的价格是210元,而一袋血除去人员工资,直接成本在180—200元之间。存在弹性空间,是由于偿还比例不等。如果后期推行核酸检测技术,平均一袋血花费就要多90元。到时候一袋血的成本和“收入”将会明显倒挂。唯一可能降低成本的地方在于,如果献血者一次献血400毫升,远比一年分两次总共献血400毫升,成本会有所降低。
目前相关地方性规律和条例不够全面有效,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且结构合理的献血队伍。王站长举例说,五年前,安师院大学生献血很踊跃,每年献血人次达到2700多人,去年已经不到千余人,上个周末两天只有七人献血,往年周末能有二三十人。
相比大学生人群的流动性,本地常住居民积极性也不高,不少人认为献血对健康不利。为应对常态化季节性血荒,联系单位团体往往成了应急的献血主力。目前已经改变采供血机构坐等习惯,除固定献血点,还让流动采血车流动起来;尝试上门服务,建立志愿者资料库等,让更多民众参与献血、方便献血。?
相关链接
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会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成分输血可以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此外和全血相比成分输血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经济负担。
原标题:“血荒”背后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