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要在“特”上下功夫
特色小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据统计,全国特色小镇试点有403个,加上省级特色小镇,总数超过2000个。这两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持续升温,但红火背后尤需冷静思考,切忌“千镇一面”。
由于在规划建设、产业结构、文化底蕴、项目定位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一些地方特色小镇建设前期数量贪多、规划求大、进度求快等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为 “凑特色”呈现出一系列怪现象,比如,产品不够,吃喝来凑,本想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结果成了“小吃一条街”;产业不够,地产来凑,规划时说得天花乱坠,最后还是走上了圈地卖房的老路……
针对特色小镇出现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边装;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特色小镇建设不能批量生产,必须根植于地方特色,建立在“有料”和“合适”的基础上。
特色小镇在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时,应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庆元食用菌企业众多,产业链条完备,建成“香菇小镇”顺理成章;杭州民间资本丰裕、金融企业云集,玉皇山南麓的“基金小镇”应运而生……特色小镇的产业不能一味求时尚、求新颖、求高端,而要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事实也证明,没有一个特色小镇是“人造盆景”。特色小镇必须根植于特定土壤中,如果忽视现实因素,初衷再好,也会闹出南橘北枳的笑话。
找准特色的眼光很重要,凸显特色的本领也不可缺。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应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好作用,充分发挥“扶上马,送一程”的效应。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竞争机制,通过实施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在创新创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热情和动力。
“无根浮萍式”的小镇要不得,“政府大包大揽”的建设不能要。特色小镇不是靠钱砸出来的,也不是靠“东施效颦”而来的,更不是靠行政手段造出来的。只有遵循规律,脚踏实地,才能打造出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何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