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特殊教育托起残障孩子充满希望的明天
这里是个普通的地方,像所有的学校一样,授业、解惑、育人,这里也是个特殊的地方,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残障少儿。在这里,学校致力把校园打造成为引导、影响和改变学生人生的圣地,为残缺花朵尽情绽放的奠基,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个孩子一生中度过的最幸福的时光,成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让一群折断翅膀的天使,补偿缺陷,掌握技能,学会生活,适应社会——这里就是长丰县特殊教育学校。
打开光明的那扇窗 ,照亮 漫长的人生路程
在未来到长丰特教学校之前,你一定想象不到,特教学校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一走进特教学校大门,一股清新之气顿时扑面而来。宽阔的沥清路面,干净清洁;彩色的塑胶体育场地明亮光鲜,充满了灵动与活力。
在大门左首的这面迎宾墙上赫然写着:“如果你的世界一片黑暗,我们将为你打开光明的那扇窗;如果你的天地没有声音,我们将为你把最美的歌唱响;如果你不能独自走上漫长的路程,我们将扶你一起面对人生。”
“这三句话是我们对三类残疾孩子教育承诺的情感表达,也是我们对社会的公开承诺!是我对教师、学校、教育的肤浅理解,同时,也是我对我所带领团队的不懈追求,因为教师是架起学校和教育脊梁,教育所担负的责任是关乎人类的未来,是社会革新和进步的力量来源!”这是校长樊宗凯对教育工作的最至情的理解。
为持续做好教育、就业和托养工作,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1995年,我县开始成立了特教学校,“说是特教学校,其实是在实验小学内设立了一个特教班,当时只有六七名学生。老师都是经过短期培训过度的普通老师。”副校长袁祖庆说。
2009年学校分立独立办学,选址原阮巷小学,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时任分管县长李红和县委书记李军的亲自关心下,选现址兴建了这所担负着全县三类残障(聋哑、盲、智障)少儿九年义务教育和康复培训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65人,教职工14人,一至九年级共8个班级。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内动力,其核心应该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人类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学校教育最集中,最长久,也最重要。所以,教师、学校、教育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只有三者兼优,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世界方可优秀。”校长樊宗凯说。
用责任和道义去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爱在左,同情在右,爱和同情分在生命的左右两边,面对这些折断翅膀的天使,年轻教师义无反顾地用责任和道义,仁心施教,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陈琦,是个90后女孩,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活力。1992年出生的陈琦大学毕业后在城关中学做体育课实习老师,与特教学校结缘,是缘于特教学校“借”她去上一节体育课。
“之前对特教没概念,接触后,觉得他们这些孩子很可爱。同情和爱心促使我决定留了下来。”陈琦说。“我的第一节课是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来完成的。但我想,我不能我的每一节课都让手语老师来翻译,于是我开始下决心来学习手语,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手语,可以与学生自由交流了。”
2014年12月,为了参加长丰县中学生文艺汇演,陈琦突发奇想,想编排舞蹈《千手观音》。“我当时只是想为孩子成长搭舞台、拓空间,学校争取荣誉,于是想找18个学生来试一下,聋哑学生人数又不够,只能用智障的学生,聋哑学生感受不到音乐旋律,而智障学生身体又不协调。开头很难,学生们听不懂,根本无法排练。可我还是想坚持一下,就一个一个地教,有时候手势多了会有些乱,我就喊拍子,几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
“在临近演出的最后一个月都不行,我当时都想放弃了,那天当我看到学生们大清早都在自己练,他们都没放弃,我也不能放弃。”陈琦说,“当我看到《千手观音》在全县汇演中荣获特等奖时,感动的泪流满面。”
“如果人年轻的时候都不去干点事情,那么到老的时候还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呢。”陈琦自信地说。
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温暖的回报
清新,秀丽,文静,这是谢宇婷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26岁的谢宇婷家在合肥市区。
“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是在特教学校长大的缘故吧,我看他们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谢宇婷的父亲是市特教中心的老师,这让她从小就与残疾儿童有过接触。2010年,她从合肥师范特教专业毕业后,便女承父业,来到县特教学校当上了一名特教老师。在这里她语文、数学、美工、思想品德、舞蹈、体育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带过, 2013年10月,又被选到县电视台做长丰新闻的业余手语翻译。
“你对他们怎么样,他们就会对你怎么样,他们也是很爱面子的。他喜欢你的时候,会突然冲上来抱抱你,亲亲你。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温暖的回报。”这是谢宇婷对特教的理解。
学校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回到合肥家里,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有的好闺蜜劝我回合肥,说呆在那个地方有什么意思呢?于是我就把闺蜜们带到校园来参观,当孩子们看到她们,主动上来跟她们打招呼,向她们问好的时候,她们惊奇地说:‘这些孩子不傻啊!’那时我会有种自豪的感觉。”
因为学生的改变,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
何静是2010年走进特教学校的。她最大的体会是,必须要有耐心,她说,“有的学生刚来学校时表达能力差,连洗脸刷牙都不会,当老师的必须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尽量表达的完整一些,教他们课是这样的:教室里有什么,还有什么,然后设定另一个情境,让他们完整地表达出来。”
因为残疾,他们有些孤僻和怪僻,因此更需要关爱。
胡成雨有个怪僻,就是爱撕东西,一看到被子就撕里面被褥。撕纸,晚上不知道洗脚 ,他不高兴时不进教室,满地乱跑。
“当特教老师真的是挺辛苦,挺累的,有人说,挺简单的,没有生活压力,但我觉得不是,有时候有些东西教他们一遍两遍都不会,我就在想,想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尽快接受。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开开心心,并且每天都有进步,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了。”何静说。“因为学生的改变,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进步伐。”
何静说,很多残疾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隔代相依,隔代孤独,本身残疾再加上缺乏关爱,他们的世界是残缺的,孤独的。他们需要关心需要爱。既然关心,就要把他们关心好,让他们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享受到温暖和关爱。
有她在,我心里就踏实
今年56岁的张兴文老师朴实,憨厚,他原来是水湖镇张祠小学的骨干教师。1996年,他被选派到新成立的县特教学校担任教师。那年他才30来岁。
张兴文老师说:“我和这些孩子们接触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觉得他们需要学习远比正常人学知识还要重要。因为他们走向社会后,所处的环境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很珍惜他们,总想多教给他们一些东西。”
“闫兴锁是最让我欣慰的一个孩子。每天布置的作业不完成就不吃饭,字写的也好!高兴的时候把食堂和寝室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我是看着他一天天变化,一天天进步的。”张兴文说,闫新锁是个聋哑儿童,初到特教学校时,天天想回家。他把防护栏弄弯想跑出来,我就抓住他,这小胖子的劲太大,把我右手的无名指的韧带都拉断了,至今无法伸直。”
说起俞在娇,张兴文老师的脸上更是洋溢着自豪之情。他说,俞在娇也是个智障少年,因为普通学校不愿接收才来到特教学校。刚来时,她喜欢打架,偷东西,如果让她还,她就又哭又闹。为了改掉她这个毛病,张老师反复教育她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当发现她有个善于长跑的特长后,就让体育教师特别训练她,还经常在班里表扬她,使她渐渐改掉了坏毛病。2012年,俞在娇分别在省、市特奥赛上获得了金牌。
“这些孩子在学校很难管,随着天气的变化,他们的情绪也会变得烦躁不安,无法控制,甚至会发生自残。对这些孩子,要比自己的孩子看的都重才行。”张兴文说,“我自己的孩子也没这么操过心!”
今年56岁的裴文美,为人和气,说起话来总是面带笑容,说到高兴处就会哈哈大笑。她本来是个与教育与特教都毫不干系的人,在街上开着自己的商铺,生意很好。只是因为爱人是个特教人,才一步步上了他的“贼船”。
“那是2009年,特教学校想招生活老师,一个月600元钱,怎么都招不到人。我家老张就劝我去干。我一开始也嫌工资低,不想干,他调侃我说:‘你看人家有钱人还到处投资助学呢,你就当做善事了。’没法子,我就被‘特招’来了。其他教师一下班,我就来上班;等别的教师上班了,我才能下班。日子长了,对这里也有感情了,我一念之下,就把店铺关了,就到这里干了。”
“我是学校的总务主任,每天下班回到家心里总是放不下学校的事,别人在那我又不放心。只有她在那看着,我心里才踏实。” 张兴文幽默地说:“因为这块是我负责的,她要对我负责。”
每天晚上,裴文美守护在孩子们身边,督促他们睡眠,夜里给他们盖被子;每天早晨裴文美又早早起来,打扫卫生,催他们起床洗漱。
裴文美性格好,无论孩子们怎么和她闹,她都不会发脾气。她说,“很多残疾学生的家庭就是残缺的,他们有的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如果我们再不给他们一点温暖,孩子们就更可怜了。在这工作久了,对学校对孩子们都有了深厚的感情,就不能说钱不钱的事了。”
哪里有真爱,哪里就有奇迹
“普校注重的是文化课学习,特教注重的是生活能力的培养,”李一帆同学的母亲崔海艳说。今年37岁的崔海艳说起14年前儿子李一帆出生时造成大脑缺氧造成语言功能障碍,至今心痛不已。她说,为照顾好孩子,她在普校陪孩子读书陪读了五年,但孩子在普校并没有什么长进,还是在今年,她把孩子转入县特教学校后,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孩子学会了洗头洗澡,做饭炒菜,“像这样的孩子想让他怎样也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一定的生活能力,我认为就足够了。”
在长丰特教学校门口,每天都会看到一位来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他就是程雨馨的爷爷程光胜。程雨馨家在合肥,为什么会和爷爷来到长丰上特教学校,一说起这事,66岁的程光胜的心里就忿忿不平,原来,小雨馨一生下来就有智障,父母也因此离异,小雨馨就一直跟着爷爷生活。小雨馨在普校上学时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爷爷一气之下,就带着小雨馨来到了县特教学校,还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来陪读,“这边的老师有人情味,对孩子认真负责,以前字都写不到格子里,五年来,孩子的变化太大了,我们打心眼里感激特教学校。”
张皓月是来自朱巷镇镇北村的一个聋哑孩子,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小皓月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2012年来到了县特教学校,一开始,她很不入群,在曹玉林老师的细心关注下,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她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每学期都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她所参演的《千手观音》在县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获特等奖。
爱是伟大的,爱是无所不在的。只要你将爱的种子播种在爱的心田里,将心比心,让世界上的每一双手都紧紧地拉在一起,那样的世界才更加美丽。
在长丰特教学校采访的每一分钟,记者的心都被感染着,震撼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在这个特殊的世界里,有这些特教人真诚的付出,必将有巨大的收获。(杨慧 特约通讯员: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