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特刊•观察】“三早一晚”之早锻炼面面看

28.11.2014  18:29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三早一晚”(早锻炼、早读、早餐、晚自习)学风建设基础工程,让大一学生的早锻炼实实在在地开展,达到锤炼意志、强身健体的目的,我校开始对“三早一晚”的有效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其中包括早锻炼打卡制度——规定学生用自己的校园卡在打卡机上“签到”,两次打卡考勤间隔时长20分钟方为有效。当然不仅仅是我校,安徽其他高校,各种形式的早锻炼也层出不穷,例如淮南师范学院的广播体操、滁州学院的晨跑等等。而相对于这些高校,我们学校“三早一晚”的实施有着怎样的意义,同学们的反响又是怎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种不同的声音。

早锻炼,想说爱你不容易

三早一晚”中挑战性最大的莫过于早锻炼了,要严格完成早锻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需要六点钟起床,离开温暖的被窝,睁开惺忪的双眼,走向寒冷的室外。而已近冬日的合肥早上气温较低,更是让大一新生们大呼“吃不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记者了解,在清晨早锻炼时会出现各种各样应付打卡制度的“妙招”。有的男生会把打卡机送到女生楼下给女生打卡,然后女生们回宿舍继续睡觉;有的同学会一路狂奔到操场,打卡之后迅速折回食堂,吃完早餐,一看时间正好,回去打卡签退,其对时间的“高效利用”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还有懒得想法子的各路大神们就缩着脖子站在操场“坚持不懈”的玩手机…… 

为了解学生对学校严格实行早锻炼制度的看法,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同学,大家纷纷表露心声。一些同学抱怨早操的时间太早,以至于不能得到充足的睡眠。“对于我们这些夜猫子来说这么早起来实在是太困难了,接着再到课上昏昏欲睡。”一位同学这么说到。也有同学调侃:“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却六点就让我们起来。”有人认为,早锻炼没有什么意义,同学们来了以后仅仅只是站完了10分钟,检查早操出勤的同学也只是查人数不查质量。而且早起让他们觉得很累,影响了白天上课的精神状态,不能保证上课效率。

纵观上述情况,早锻炼是否落到实处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些同学因为早起而在课堂上睡觉,反倒违背了早锻炼实行的初衷,更有同学发出感慨:早锻炼,想说爱你不容易。

积极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三早一晚固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实施它的脚步。据悉,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各个学院已经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促进早锻炼。

机电学院对于晨跑活动专门出台了《机电学院新生早锻炼管理规定》,明确提出要求,并与评优评奖挂钩。为了加大监督力度,采取了学院领导带头,值班老师和辅导员到现场,学生会干部包干到班级,班级、团干包干到宿舍,安排专人考勤打卡等措施。

土木学院由辅导员助理带领广大新生同学到操场、进教室,不但能确保出勤率,更能确保“三早一晚”实施质量。

法政学院首先通过辅导员采取各种举措,比如集体开班会、进宿舍的方式进行强调,还让班委进行监督,加强学生的出勤率。利用“21天法则”,当学生们坚持了21天后,到第22天以后就会自觉继续坚持下去。

数理学院为了加强早锻炼的趣味性,增添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并且还为同学们提供了跳绳、毽子、篮球、足球等体育器材,在早锻炼过程中,老师们还会与学生一起跳大绳、踢毽子。

当然,仅仅是学院的措施并不能保证我们爱上早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应该意识到早锻炼的好处,通过早锻炼,可以帮助有些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磨练意志。还可以尝试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会、各个班级班委会,特别是除班长支部书记外的其他班委的岗位责任意识,实现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目的。

用心良苦,一切为学生考虑

为了更好地了解三早一晚的实施情况及意义,记者采访到了几位老师。学生处某老师告诉我们,“三早一晚”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基础工程,而且今年的“三早一晚”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形式更加丰富。就早锻炼来说,各学院自主选定早锻炼项目,学生锻炼的方式由先前单一的广播体操丰富到跑步、太极拳等多种方式,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更足。他坦言,“三早一晚”的目的不在于考勤,而在于让学生养成规范作息、自主成长的良好习惯。大一新生刚刚接触到大学相对宽松的生活,很难有自主进行锻炼、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所以才通过硬性的规定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三早一晚”的实施中,法政学院一直做得很好。法政学院某老师认为:学校实施这一决策是为了新生从大一开始形成更科学的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全新的大学环境中能够做到健康成才,高效学习。而且学生能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收获健康的体魄,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

机电学院某老师也提到:“早锻炼不仅使新生养成了良好的早起习惯,而且避免出现入冬后因为早上起不来而不吃早饭,甚至逃课的现象。早锻炼,使他们更强壮;早读,使他们更聪慧;早餐,使他们更健康;晚自习,使他们更自律。

确实,“三早一晚”的活动对我们大学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当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这个活动中,才能感受到“三早一晚”带给自己的好处,才能真正明白学校的良苦用心。(张兴邦周晓岚 徐南岳 江锦春  张金厚,摄影记者:高凯 王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