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闯新路】勇做创新排头兵
2016年4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考察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记者 徐国康 摄
安徽作为科技大省,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安徽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4日至27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7月1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三年来,我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以高科技攻关为方向,以新领域产业创新为落点,以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建设为支撑,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引领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登上3万亿元台阶。创新已成为安徽最亮丽的名片,驱动着安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砥砺奋进。
原始创新是源头活水。从科技革命到工业革命,依靠的是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创造世界纪录……三年来,我省在原始创新领域取得多项世界级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争创国家实验室,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滨湖科学城,并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但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三年来,我省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构建储备一批、突破一批、转化一批的梯次推进链条,涌现出0.12毫米超薄玻璃、“魂芯二号A”芯片、智能语音合成系统等重大技术成果。把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必须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推进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真正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成果转化是创新之要。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三年来,我省瞄准科技成果转化这个世界性难题,全面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孵化了国盾量子等一系列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解放“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落细奖励政策,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创新产业是发展基石。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去年,我省强力推进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9%和16.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4%。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塑造创新引领型发展,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发展创新型产业、企业和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五大产业,着力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是根本保障。创新是“主引擎”,改革是“点火系”。去年,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成72项试点任务,推出“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专利权质押融资”等一大批改革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主体创新创造的激情与活力。深化制度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为导向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以优化创新生态为关键完善科技服务机制,以推动政策落地为重点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先行先试推进相关改革,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
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三年来,我省以事业育人、机制留人、平台引人、环境养人,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人才总量达800多万人,其中研发人员22.8万人、皖籍院士124人、柔性引进院士295人,为安徽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和潜力,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搭建创新舞台、营造创新环境,完善科技评价、人员激励、招才引智、人才服务等制度和政策,让每一个有能力、想创新的人在安徽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规划模型。
[ 编辑:江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