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哲学论坛助力青年教师科研“突围”
本网讯 (韩清玉)2015年,安徽大学爱智哲学论坛围绕“哲学话语中的现代性问题”、“哲学、语言与思维”、“哲学、身体与心灵”、“哲学与道德”、“个体、意识和心理”等主题开展了多次活动,青年学者、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围绕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论坛开展工作近一年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彰显出学校浓郁厚重的人文学术研究氛围,也透射出学校文科学术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已经发展成为我校哲学学科青年教师实现科研突围的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突出时代特征 增强现实关怀
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的有力应答,哲学的论辩也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爱智哲学论坛在活动伊始就体现出人文学术的时代使命感。论坛第一期活动的主题即为“哲学话语中的现代性问题”,四位主讲人分别以“后殖民主义”、“资本”、“审美”和“婚姻”为关键词来探讨现代性的诸种面孔,特别是强调这些问题的当代语境。如此以哲学的方式来关注时代,正是呼唤理论创新的当代所需要的。
与会学者在论坛现场展开热烈讨论
与哲学的时代性紧密关联,哲学论辩的现实关怀使这一理论之树常青。爱智哲学论坛每一期论题都在现实的关切中立意并展开。论坛选题突破了哲学学科的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范畴,更多地选取具有时代性的主题,从人文学科多个视角切入,并从社会学、政治哲学、管理哲学、法哲学、传播学、文学等维度进行讨论。在“艺术与道德”话题的讨论中,主讲人都把道德问题的现实性作为发言内容的潜在语境。詹秀娟博士论述的环境正义问题,更是在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场景中提出了新的思考。蒋文明博士则从心理学的视角寻求道德判断中的理性与情绪要素,通过在实验材料中列举了多个道德两难问题的行为假设,指出道德判断中认知与情感系统存在激烈冲突,并提出控制机制介入的可行性。
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的视角也是论坛最接地气的部分,无论是“婚姻”、“阅读障碍”话题,还是“抑郁症”问题,都充分体现了论坛活动的现实关怀。在关于“哲学、身体与心灵”的讨论中,主讲人李鑫博士以“不可见的身体”为题讲述了当代法国现象学的身体思想,“身体如何言说?”、“建构新主体”等问题引起现场参加者的辩论。副教授刘笑非则分享了在英国访学时的新成果,分析了美学关于艺术道德价值的基本立场,表现出西方当代美学发展的走向,以及西方伦理批评的兴盛等国际美学研究的新热点。
坚持学术本位 彰显本土色彩
哲学探讨和研究的是世界、社会、人生之根本性学问,表现的是一种对智慧的爱好和追求。论坛始终坚守学术的神圣性,参加者所讨论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中国本土,体现了中国人文学者的学术担当。
逻辑语言的建立与分析是哲学表达的重要层面,更是逻辑之美的奥秘所在。围绕“哲学、语言与思维”这一基础问题,4位发言者的发言既涉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与“言”的关系,又充分观照汉语语境下的意义世界问题。而两位发言人就“个体、意识和心理”展开的讨论,则把哲学基本问题充分、透彻地呈现出来。
张锦波博士以《老子》文本为细读对象,抓住“道”的内涵来论证自然与语言的关系。朱亚坤博士从“留白”这一范畴出发讨论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的深层关联,特别是站在中西文字差异比较的高度来发掘中国思维方式的独特性。针对中国语言的独特性,董琼博士从汉字自身的特点出发,考察了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汉字学习能力,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方案。
回归哲学论辩传统 教学相长平等交流
哲学的思考不仅是一种理性沉思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话交流、不断辩论和追问的过程。爱智哲学论坛自始至终体现着开放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新闻传播、文学理论等专业学者热情加入。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张治栋教授几乎每期都会按时参加活动,积极发言。参与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更是来自全校多个学科专业。
针对法国现象学的身体问题,单斌博士引入胡塞尔现象学的空间概念,指出身体言说是主客二分之前的言说方式,引发了现场关于西方“视觉中心主义”的批判。吴辉博士在对迪尔凯姆道德“可求性”与“道德事实”等问题的讨论中提出西方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资源问题,把讨论推向高潮,在激烈的论辩中收到良好效果。
刘笑非副教授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文华哲学社、积极心理学会等学生社团的成员,以及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原定两个半小时的讨论经常会进行三个小时以上。论坛举办了年度学术征文比赛,共收到研究生、本科生的论文20余篇,经过专家评审,共9篇同学获奖。在特设的学术征文专场环节,获奖同学成为论坛的主角,他们唱学术大戏,倾听现场老师根据自己的学术积累对自己观点和思路提出的建议,成为学术训练的“第二课堂”。
在交流中实现互相启发,在碰撞迸发思想火花。在开局之年,论坛成员以活动内容为基础,在国际SCI和《文学评论》、《哲学动态》、《学术交流》、《安徽大学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吴辉博士的主讲内容更是成为其新出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一年中,论坛将在已有特色和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力争打造成为在全校乃至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文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