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兰台亦英雄
大卫,“蒙爱者”,是犹太民族的英雄,因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的雕像而著称于世。
唐大卫,“施爱者”,是安徽兰台的一员,因坚守平凡12载而荣膺“中国好人”。
唐大卫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有着什么样的业绩?
他心底珍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密码?
他身上潜藏着多少强势遗传的基因?
……
他是敢于担当的勇士
200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唐大卫,离开了难以割舍的军营,转业到省档案局馆工作。唐大卫,外表帅气又阳光,是个十足的暖男,被男女老少爱称为“大卫”。
从大卫到局馆工作的那天起,军营特有的“大卫”、“到”的响亮应答就不时穿越寂静的库房,成为了档案大楼的一道亮丽风景。
时值档案信息化起步不久,大卫被安排到科技处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面对从军营到地方的环境变化,从熟悉的制导雷达到陌生的档案信息化的工作转换,大卫没有丝毫的犹豫,依然以军人特有的担当精神衔命出征,勇敢地迎接着未知的挑战。
他一边向书本学习,一边大胆实践探索,隔三差五地拜访专家、学者,当面请教、现场求解,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领导的支持下,他和同事们同心协力、携手共进,打了场漂亮的攻坚战,如期建成了局域网,开通了档案信息网,赢得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七载寒暑铁成钢,江淮基地淬火旺。为了锻造优秀干部队伍,补上大卫的农村基础课,2009年,省档案局党组决定选派他担任第七期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帮扶联络员,挂任局馆干部培养基地一一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副镇长。面对家中上有需要照顾的90岁外婆、患有心脏病的母亲,下有天天接送上学的女儿,他实在不忍心把如山的重担交给现役军人专科护士长的爱妻。面对组织重托、家庭重负、亲人重恩的矛盾交织,大卫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反复的感情交锋,终于说服了亲人们,安排好家事,毅然决然地奔赴木厂镇。
上任后,大卫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主动和镇村干部接触谈心,经常深入村居走访,了解村情民意。虽说是挂职,但他却当做任职来干,8小时之外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时还利用双休日蹲点工作。不到1个月,他就跑遍了全镇16个村,掌握了各个村的发展状况,和村干部们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
档案部门一无项目,二无资金,搞帮扶是难上加难。面对缺项目、少资金的发展难题,想到乡亲们渴望致富的满脸期待,大卫没有埋怨、没有坐等,而是脑洞大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金安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城北、木厂、翁墩三个乡镇,2009年底被省里批准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大卫挂职伊始,该示范区正处在起步阶段,渠道不畅,路、水、电都不通,村民出行仍靠渡船,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大卫和分管副镇长汪天友一合计,决定从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办公室争取资金投入到示范区的建设上来。经过多方调研,他提出了“木厂镇淠东干渠低洼地改造”项目,多次邀请农业工程、水利、渔业、种植养殖专家实地考察,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功争取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资金100万元落户园区。该项目通过架桥开渠、引水通电,对园区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汪天友说:“我和大卫共事时间最长,小伙干事很实在,也能吃得了苦,经常跑上跑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每个争取来的项目,不管大小,大卫都会从头到尾参与,直到通过验收为止。”
为了招商引资,大卫托朋友报名参加了合肥高新区产业孵化园的业务推介活动,毛遂自荐为全省50强民营企业家们上小课,宣传木厂优势,推介重点项目……。两年时间里,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先后邀请天润公司、先锋药业、中意钢构、上海华天、海天集团、白马股份等一大批江、浙、沪、皖企业前往考察、投资,成功引进项目5个、投资达数百万元,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省档案展示馆馆长唐大卫
他是爱岗敬业的模范
2011年,省档案局馆决定拍摄3D档案专题片《安徽》,创办现代一流的档案展示馆,打造档案文化建设新平台。这是向世界首创3D档案影片发起的挑战,也是安徽档案工作的华丽转身。大卫挂职回来后,就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战斗中。
自主拍摄3D影片,在全国档案界尚属“吃螃蟹”之举。在这场挑战中,大卫独自承担了庞大团队的对外联络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他四处奔波,对外联系,协调场景。在凤阳,拍摄“万世根本”城楼外景时,国庆的各色彩旗和大红灯笼正喜迎着八方游客。为了原汁原味地再现“万世根本”的厚重场景,大卫主动找到城楼管理处说明来意和拍摄需求,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管理人员心悦诚服地还原了“历史镜头”。他起早带晚,想方设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拍摄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歙县,拍摄渔梁坝外景时,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50多人的就餐成了大难题,严重影响到主创人员的工作。大卫接到指令后,不说二话,立马驾车沿着公路四处寻找,来回奔波近百公里,当把香喷喷、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大家手上时,欢笑声顿时传遍了河湾。在影片拍摄的9天9夜里,他一直这样操劳忙碌,废寝忘食,每天顶多睡上4个多钟头,最后眼珠红了,嗓子哑了,人整整瘦了一圈。
完成《安徽》外景拍摄后,大卫又一头扎进了省档案展示馆的布展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每天都要加班加点,饭顾不上吃,水顾不上喝,常常是被值班师傅“赶出”展示馆。在布展的最后一个星期,大卫带着一帮人精心地布置着每一件展品,细心地调整着展台展柜,像舞美似地调校着灯光、投影,探雷般地检查着每个角落,几乎天天工作到凌晨2点多钟。一个星期下来,大卫已瘦得走了形,让人心疼不已。
鉴于他敢于担当、热爱岗位、执着敬业,组织决定任命大卫为省档案展示馆馆长。2012年4月,省档案展示馆对社会开放,各大媒体蜂拥而至,社会各界接踵而来。面对媒体的关注、社会的认可,大卫没有满足更没有懈怠,一边有条不紊地安排好预约、接待、讲解、服务工作,力图让每一位观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边走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动宣传推介,及时开通官微,用新媒体连通“鲜肉族”,乘势拓展观众群。一段时间里,省直各单位领导纷纷带队参观,许多市县领导也专程赶来考察,很多企业事业单位把参观展示馆作为群团组织的重要活动,学生们以学校为单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老人们结伴而来重温历史、回忆往事……。酷暑炎炎,一群东北游客在飞往合肥的班机上看到展示馆的报道后,专程从骆岗机场打的来参观,临走之际这8名东北客人纷纷留言点赞,还非拉着大卫他们合影不可。慕名而来的不仅有国内游客,也有许多境外人士。暑假期间,一批到内地游学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们,被展示馆那古老的档案、厚重的历史深深地吸引,临别时再三表示展览让他们眼界大开,加深了对安徽历史的了解和认知,促进了暑期课题的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馆长布劳因一行参观后,留言道:安徽省档案展示馆在传承记忆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面对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卫把这个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展示馆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他爱惜每件展品,熟知各个设备,熟悉各种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哪一件该维护了,哪个地方需要修补了,他总是一清二楚。每天,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每一次接待参观,从登记预约,到场次安排和讲解调配;从协调时间线路,到车辆停放、现场接待,大卫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深夜,他总是要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梳理第二天的工作,直到确认无误才能安然入睡。当太阳冉冉升起,大卫依然用那满脸的喜悦迎接着新一轮的曙光,用那真诚的微笑迎接着络绎不绝的观众。两年多来,大卫共组织接待参观822批次、2万7千多人次。
大卫如此的执着,或许可以从他的文章里找到答案,他说,“我坚守的不光是一个公益的档案文化展示平台,更是在守着一份历史的责任……”。
他是无私奉献的标兵
为了方便公众参观,展示馆每周开放六天。每个星期六,大卫总是带头值班,在他的工作安排表上一个星期的工作日永远是6天。两年多来,他仅在展示馆就无偿加班了120多天。
2014年9月,省档案局馆推出了抗日战争档案展览——《让档案告诉我们——安徽1937~1945》。大卫主动要求担任现场总值班,每天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天天站在那里接待观众,他的脚肿了,嗓子沙哑了,累得吃不下饭,领导和同事都劝他休息半天,但他说:“我也想休息呀,但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我就是人在家里也放不下心啊!”。为期10天的展览,大卫始终干在一线,天天冲在前沿,带着一批骨干接待了1.1万多名观众。
去年,全局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第一次,他在档案展览现场总值班,错过了;第二次,他到霍山出差又错过了;第三次,他到宿州出差再次错过了;第四次,他本来还要出差,但领导非让他体检不可,他这才去了医院。
大卫的身体,虽然看上去很棒,但他常常感到胸闷气促,也从没有向领导和同事们提起过。一次单位拔河比赛,他使尽全力,连连呕吐不止,即便如此,他也只在比赛后休息了几分钟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局里在蚌埠召开全省业务会议,人手少,忙不过来,他主动请缨,要求参与会务服务,忙忙碌碌10多个小时没休息,眼里充满了血丝,身体极度疲惫。同事劝他休息一会儿,但他仍说:“不累不累,我年轻体壮,顶得住”。
不管工作多累,他从来不叫苦;不管压力多大,他总是一个人扛。在众人眼里,大卫是永远不知疲倦、始终无私奉献的老黄牛。
唐大卫(右一)绘声绘色的讲解深深吸引着参观者
他是好学上进的榜样
认识大卫的人都夸他脑子灵光、知识面广,但这背后的辛勤付出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刚转业时,为了尽早摆脱“门外汉”,他以当年高考的劲头,起早贪黑,刻苦攻读,很快掌握了档案专业基础知识。2004年,他又自我加压,参加了全省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统考,在同龄人中首批获得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大卫的学习毅力、钻研劲头,令许多人望尘莫及。拍摄3D影片《安徽》时,他认真琢磨脚本,积极建言献策,为专题片成功拍摄出了许多好主意。在《安徽》参加中组部举办的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评比时,他刻苦钻研3D技术,不断完善改进影片效果,使影片成功地获得了“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和“十佳摄像作品奖”两个大奖,为我省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
为了提升展览讲解水平,增强互动性,大卫一有空就泡在展示馆里,把参观者的兴趣点记在心里,深入研究挖掘,不断拓展背后的故事。展品里有件《民国二十四年太平县政府布告》,内容涉及著名的谭家桥战役,绝大多数参观者都很感兴趣,想更多了解战斗背景和前因后果。大卫为此专门做了一个谭家桥战斗揭秘的专题,每天挤出时间上资料室、跑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把这些海量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历史认知,与参观者交流、探讨,进行整理研究,撰写发表了《北上抗日先遣队谭家桥之败》一文。文章通过档案资料,真实还原了那段惨烈的历史,揭开了红10军团全军覆没的前因后果,解开了王耀武与粟裕这对国共两大战将的恩怨之谜。
大卫的讲解,告诉观众的不仅仅是展览的解说词,还有展品背后的精彩故事,更有与参观者的良好互动、深度交流。大卫在给香港的大学生们讲到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烈士的绝命书时,细心的学生们问道:他为什么要给夫人和父亲各写一封内容相似的信呢?大卫就从烈士的封建家庭、出生时指腹为婚的表妹讲起,讲他长大后仗义屏退日本浪人救下的女学生,成为他革命伴侣的生涯,讲他被叛徒出卖、临死不屈,讲他英勇就义时仍然不忘嘱咐亲人矢志革命的崇高境界和博大胸怀。大卫的讲解深深地打动了游子们干涸的心灵,他们当场提议要集体创作一部电视剧本来反映这段催人泪下的历史。像这样的讲解,已经成了展示馆里参观者最爱的精神大餐。
大卫不仅爱好学习、善于思考,而且喜欢写作、乐于分享。为了一件展品,他研究发表了《北上抗日先遣队谭家桥之败》的揭秘文章;接待一批学生,他撰写发表了《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感动着我》的感悟文章……;展示馆的讲解人员都说,“他从不藏私,总把整理好的史料跟我们一起分享。”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这就是造就大卫聪明智慧的不二良方。
他是大爱无言的使者
人们常说,转业是军人的第二次职业选择。选择职业的热度决定未来发展的高度,左右人生幸福的程度。大卫转业时,也曾面对“豪门”绣球的诱惑,不是没有加入“豪门”的机缘,而是实在不忍选择。大卫反复权衡、再三斟酌,为了照顾高龄的外婆和患有心脏病的母亲,也为了把更多的爱献给跟他“私奔”的蒙族爱妻和幼小可人的女儿,他毅然舍弃了“豪门”,选择了貌似清闲的省档案局馆。这是大卫为爱的决择。这爱不仅呵护着亲人,温暖着家庭,也感动着接近他的每一个人,滋润着他周遭的那片天地。
在木厂镇,大卫特别关心孩子们的教育。一次到亚琴希望小学调研,他得知几个学龄儿童因贫失学,学校的设施设备也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便暗下决心要做些实事帮助学校、帮帮孩子。他不仅自己资助了一名贫困女童,而且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撰写了反映女童因贫失学的《女童,女童,又见女童》一文,经网络媒体发表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社会团体主动找到大卫,自愿献爱心、捐善款,共计达57人次5.9万元。此举不仅帮助亚琴希望学校建设了学生综合阅览室、信息化教室、标准化篮球场,更换了教学器具,资助了一批失学儿童,而且为学校、贫困儿童与社会公益人士之间搭建起长期帮教的通道。
除了关爱孩子,大卫还尽心善待老人。一次在木厂下村走访,大卫得知当地一名老村干,一个孩子坐牢,一个孩子有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不顾镇村干部劝慰,执意来到老村干家,看到他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景象,大卫心头一紧、泪湿眼眶,当即掏出钱包,把里面仅有的几百块钱悉数交给了老人。每年,木厂镇慰问困难农户,大卫总是问:“还有没有没照顾到的,我个人来资助个把。”其实大家都知道,大卫的家境也并不宽裕。前年盛夏,红旗社区要组织一批老人来参观展示馆。细心的大卫担心老人走热了,早早地就调好空调的温度,并自掏腰包买好矿泉水送给参观的老人;每到一处,大卫都要嘱咐小心门坎、注意台阶,就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无微不至。
展示馆周六工作是多年的常态。作为馆长的大卫俨然把自己当作了“家长”,总是带头值班。他常说:“华婷孩子小,张莹家在外地,你们有事忙去,我来值班。”华婷、张莹都说,“他就像个大哥哥一样,我们都已经习惯被他照顾着。”其实,大卫的家也不近,孩子上学正在关键的时候,老人身体又不好。大卫这样的值班,不是一周两月,而是一干就两年多呀。
大卫的这份爱,就像高山一样缄默不语,却川流不息地奔淌着永不枯竭的情感暗溪,滋养着他身边的每个人。
大卫是家里的顶梁柱,高龄的外婆、病中的母亲、上学的女儿,都需要他照顾。可是为了展示馆布展,他忙的白天黑夜连轴转,一连3天都没有回过家、没能回个电话,急得妻子找到单位、堵上了门。
作为馆长,大卫把安全看得比生命还重。他经常说:“展示馆里全是档案宝贝,那里的安全就是我的生命”。每逢夜里刮大风下大雨,他总要打电话到值班室问问情况,确认安全无虞了才歇息。为了第一时间掌握警情,他主动要求把展示馆红外线报警系统连接到自己的手机上。一天凌晨4点,系统发出了报警信号。大卫第一时间赶到展示馆,及时查明了原因,原来工作人员下班时没有把展示馆的门按规范锁住,导致大门被强风吹开了缝隙,隔断了红外线引起了误报。之后,他又仔细地察看了展示馆的每个角落,逐一检查了所有展品,确定没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大卫对档案工作不仅十二分的投入,而且充满了理性思考。面对文化产业突飞猛进时代带给档案文化生存空间的挑战,他不是基于羡慕嫉妒恨徘徊,而是在微博上大声疾呼,“面对历史的重托,唯有大步向前,深层挖掘最广泛最真实的内涵……,我们亦唯有热爱只有热爱。”
大卫的这份爱,像小雨一样润物无声,在无形无影中焕发出盎然生机,催动着心底的事业。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这是大卫的座右铭,也是他对人生的庄重承诺。十二年的坚守与笃行,锻造出敢于担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好学上进、大爱无言的“中国好人”唐大卫。
他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践行着“坚守平凡、创造非凡,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安徽档案精神,生动诠释着新时期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皖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