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大代表热议“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谈秸秆利用
秸秆焚烧 资料图
这两天,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来自全省各地的人大代表,围绕“如何依靠法律治理出好空气”,积极讨论《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讨论中,不少代表都很关心秸秆禁烧的问题。那么,现在我省的秸秆禁烧有何难点,该如何综合利用呢?代表们也各抒己见。
现状
局地雾霾天气仍高发
据省环保厅介绍,我省2014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为:PM10年均浓度不得超过2013年,即必须控制在99微克/立方米以下。最终,2014年我省PM10年均浓度为9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超额完成年度大气改善目标。其中,六安、铜陵、淮北、蚌埠4个市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六安市PM10年均浓度比2013年上升36.4%,铜陵、淮北、蚌埠同比分别上升7.1%、5.2%、3.6%。其余12个市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尽管我省去年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资料来看,雾霾天气逐年增加的趋势仍不容忽视。“上世纪六十年代,霾日数平均每年1天,到2000年已达到了每年12天,2013年更是达到了35天。”省人大代表吴锐调研后发现,除了雾霾天数增加外,从空间分布的情况来看,霾天气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淮的中东部、沿江江南的东部以及江淮局部地区, “去年我省作出了全面秸秆禁烧的决定,并由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补,全省空气质量跟往年相比明显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难题
秸秆利用之路不通畅
“治理秸秆禁烧,还需要疏堵结合。”省人大代表童建华表示,无论是综合利用的“疏”,还是严防死守的“堵”,现在都面临资金不足的难题。
童建华对此进行了测算,在“疏”的环节,低茬收割、收集转运和机械粉碎还田等方式的采用,平均每亩约增加60~80元耕种成本。而我省现行的奖补标准为小麦等每亩20元、水稻每亩10元。
“在死看硬守过程中,县、乡、村各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不甚理想。”童建华说,重点禁烧区域的乡镇,投入都不是小数目,长此下去,基层财力无法承受。
秸秆综合利用路在何方,目前也面临重重困难。“很多农民也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但怎么利用,能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很多人看不到。”省人大代表鲍丙华说,秸秆企业收购成本太高,从田里运到燃烧炉,需要人工、运输以及设备的投入,资金需求量大,与综合利用技术和消化秸秆的能力不成正比。
此外,鲍丙华认为,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秸秆回收利用产业链,也很少有企业能专门投入做秸秆回收和利用,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对策
省人大代表严德敏:
先解决秸秆还田难题
在目前综合利用还不够好的情况下,应先从根本上解决还田的难题。对实施秸秆还田作业的农业机械,实施农机专项补贴政策。补贴额应根据农机有效证件及县域总动力均匀分配,按马力多少给予相应补贴,打卡发放给农机手。
省人大代表韩国胜:
引进大企业变废为宝
不烧秸秆关键是要给秸秆找出路,经专家测算,秸秆还田率不宜超过50%,否则对土壤结构将带来不利影响。综合应用方面,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秸秆沼气都是不错的选择,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国内原来以粮食和木薯生产燃料乙醇的大型企业经多年研发试验,秸秆燃料乙醇的技术经济水平也已达到了产业化程度,且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我省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3750万吨,主要农作物秸秆可回收量2350万吨,可供秸秆燃料乙醇利用量约为1000万吨。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5.6亿元建设一座年生产能力5万吨的燃料乙醇厂,可消化近30万吨的秸秆,可为农民增收8000万元。省市应联合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对秸秆的利用价值进行准确分析,对企业落户给予支持。
除此之外,尽快在全国推广乙醇汽油,通过添加燃料乙醇,能减少40%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我省目前为全国试点省份,可防治大气污染不是哪一个省份的事,需要区域联动。同时,全国油品标准不统一也是个问题,希望从国家层面能有所突破。
省人大代表吴锐:
建城市风道驱散雾霾
秸秆焚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因相邻城市间污染物的跨界输送,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也加剧了污染程度。
随着城市越建越大,卫星城市越来越多,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城市群,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源之间的相互跨界输送也会形成一种区域性的雾霾。要有效地控制这种污染物,就不仅靠一个城市单兵作战,控制污染物,需要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构建风力通道。在污染物不变的情况下,建设城市通风的廊道,让城市外面新鲜的空气流进来,把城内污染的空气推出去,达到驱雾散霾,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目的。
本报记者 吴碧琦 康鹏飞 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