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易发区面积占总面积70%的安徽省太湖县,通过多举措防治实现6年地灾无伤亡,群众纷纷说——“风雨再大也不怕”
23.05.2016 09:40
本文来源: 国土资源厅
本报记者 洪曙光
特约记者 李婷婷
“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小雨要值守,大雨走亲友。”这是安徽省太湖县家喻户晓的地灾防治口诀。由于属山地丘陵区,太湖县地灾易发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0%以上,是全省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尽管如此,太湖县不但6年地灾无伤亡,还在2014年成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
据了解,查明的太湖县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有403个,威胁人口970户4120人,此外还有2万多处切坡建房隐患点。6年地灾无伤亡是怎么做到的?
太湖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江金保给记者念了一段描述地灾防治工作的顺口溜:“四季都当雨汛期,全时值守无空隙;防灾卡表送到家, 防治并举为人民。”面对严峻的形势,太湖县工作目标明确:防得了,治得好。
防得了,监测巡查无死角
“一下雨,这个点的监测员刘庭雍就过来打招呼,叫我们要注意安全,尽量呆在前屋,下大雨就别在家里。”该县晋熙镇刘岭组的村民刘家宜告诉记者,“我家就是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每次下雨,接到监测员的及时提醒,我们一家都会特别注意避险。”
刘庭雍是花亭湖刘岭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员,接到恶劣天气的相关预警,他总是快速将信息转发给各家各户,并第一时间到点上户巡查。“只要有雨情,就要去巡查。越是大雨,越要去,不分白天、晚上,不问山高路远。毕竟,老百姓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据了解,该县将地灾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队伍建设全面延伸到村一级,对在册的406个地灾隐患点均聘请了地质灾害监测员。这些监测员均有一定文化程度、责任心强且在当地说话有分量、有效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向点上群众宣传防范知识,监测、巡查、排查隐患,遇到重大险情时,先转移、后报告。该县累计给各监测员发放喊话筒、卷尺、雨衣、雨靴500套,定员定点监测,按合同每年600元的标准定期兑付监测员补助经费。
在各点设立监测员,随时掌握一线情况,这是防范山洪地质灾害的关键,也是该县监测巡查网络最密最细的防线。针对山洪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强等特征,太湖县建立“县、乡镇、村、点”四级监测、巡查网络,不留死角。县国土资源局在各监测点实行“一处隐患点、一名监测员、一个防灾预案、一本监测记录、一套规定动作、一种宣传口径”的工作机制;逐点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等,明确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安置地点、应急分队和值班电话;向地质灾害易发区单位和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范年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南》;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切坡建房、老旧土坯房发放《切坡建房安全隐患告知书》,让群众熟知地灾防范、避险方法。
同时,太湖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平台,增强预防地灾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江金保介绍,2015年,全县投入30万元,配置了GPS定位仪、执法仪、预警伸缩仪等设备。只要接到上级预警信息,县国土资源局就能及时启动所有隐患点的应急预案,首先借助“移动办公助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四级网络”,向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各行政村负责人、各基层所负责人及各点监测员等发出预警信息,各点监测员第一时间将预警避险信息发放到隐患点各家各户。通过建立的地灾防治工作QQ群,天气预报、实时灾险情和防灾指令都能及时发至有关人员。
太湖县还开发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公开查询系统,以谷歌卫星高清影像图为底图,转入全县406个地灾隐患点地灾点位置信息等,涵盖了每个地灾隐患点的名称、灾害类型、规模、威胁户数人数、临时避险安置点、急救医疗点等内容。通过这个系统,指挥人员即使没有到过现场,也能快速、准确作出判断,实施指挥,节省了宝贵的避灾避险时间。
治得好,治理搬迁保民安
在太湖县花亭湖镇刘岭村山体滑坡治理点,附近村民张和保回忆起2015年4月5日那场滑坡仍心有余悸。
那天大雨从早到晚下个不停,晚上9时左右,张和保躺在床上听见后山方向传来阵阵“哗啦啦”的声响,赶紧向后山跑去,看到国土资源局值守人员已设置了‘滑坡危险区域严禁入内’的警示牌。他听见小石子像下雨似的往下落,山脚住户刘家宜家方向突然传来“哗啦”一声巨响。“当时都吓傻了。在场的国土资源局姚干部告诉我刘家宜一家在下午6点就全部撤离,我才放心。”
崩塌发生之后,专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监测到隐患点塌方土方量有7000多立方,严重威胁到7户30人。经多次动员,住户仍不愿意搬迁,县政府便决定治理隐患点,为此投入170万元,在滑坡山体下发筑立挡墙。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受隐患威胁的住户村民张文良说:“我们长年在外务工,老人又不愿意搬迁,下雨天最担心的就是父母的安全,现在后山有这么坚实的挡墙,终于可以放心了。”
在太湖山区的地灾隐患点,有的是群众不愿意搬迁,有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搬迁地,江金保说:“舍得花钱治理也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为此,从2005年起,太湖县将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从县级采矿权价款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10年来累计投入3461多万元,实施搬迁治理项目313个、工程治理项目31个,使865户3061人免受地灾威胁。
走进弥陀镇长林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新村,只见一排排小洋楼错落有致。据介绍,长林村宗场白树沟岗地质灾害点属潜在滑坡的大型不稳定斜坡,是省级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威胁对象涉及原王边、戴家、半岭三个村民小组53户170人。2005年,该县将安置新村建设列入地质灾害安置重点建设项目,对53户进行搬迁避让。
“以往遇到雨季,就会坐立不安,担心山体滑坡冲垮房子。因为住的是瓦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晚上都不敢睡着,哪像现在这么踏实,风再大雨再大我也不怕。”见到弥陀镇长林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新村66岁的陈老汉时,他正在悠闲地和邻居拉家常,他笑眯眯地指着一栋楼房告诉记者,“这就是我家,从王边地灾点搬下来的。要不是国家政策好,我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啊!”
本文来源: 国土资源厅
23.05.2016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