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火车站即将告别所有始发绿皮车
7月9日上午8:50,K8360次列车缓缓驶出 合肥 火车 站。这是站台上平平凡凡的一幕,但这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心里都清楚,他们要和这位相伴多年的“老伙计”——绿皮车说再见了。当天是这辆绿色列车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今天起将由一辆空调列车取而代之。而再过十天,合肥火车站将彻底告别所有的始发绿皮车。
别了,绿皮车!别了,嗡嗡作响的摇头电扇!别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现场
定员1530的列车装了1960人
虽然是炎炎夏日,虽然是设备简陋的绿皮车,虽然是这辆绿皮车的最后一班岗……但也无法阻挡乘客们对这辆列车的青睐。7月9日早晨8点多,乘客们如潮水般涌进站台,登上K8360次列车。他们的理由都很简单——便宜。
以合肥到蚌埠为例,高铁动车的价格为60.5元,特快和空调快客的价格为20.5元,长途 汽车 为54元,而这趟绿皮车的票价仅为12.5元。
“定员1530旅客的这趟车,今天从合肥站发车时旅客是1960人。”列车长苏士忠告诉记者,这不算人最多最挤的时候。他回忆说,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合肥至广州的绿皮车上,在客流高峰时期,十四五个人挤在一个厕所里,车厢里的乘客呈“四层阶梯式”的格局。地上能坐人,坐椅靠背能坐人。
冬冷夏热+慢=绿皮车的“特色”
当然,如果坐高铁动车,合肥到蚌埠最快38分钟就到了,而绿皮车则要花费2个小时多,还时常晚点,这就需要乘客在时间和票价上进行抉择了。也正因为如此,这辆车的乘客以农民工和学生为主体。在合肥求学的固镇人小汪告诉记者:“一个学期下来,生活费早就花得差不多了,哪还舍得买动车票回家。反正暑假有的是时间,不在乎多1个多小时。”
列车长苏士忠告诉记者,这辆绿皮车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年的造价仅为20万元左右。也正因如此,设备相对简陋、乘车环境不够舒适是它很明显的特点。
在车上,由于尚未发车,记者看到很多乘客已是满头大汗,拿着杂志或报纸不停扇着风。为了安全起见,多数车窗只能打开10厘米的缝隙,能吹进来的风也是“杯水车薪”,尽管如此,坐在窗口的乘客还是令其他乘客羡慕。
“明天就要换车了,我在这列车上工作了5年,说到分别,真有些不舍!”列车员老颜说:“不过想想即将到来的三伏天,还是觉得赶紧换了的好,没有空调的火车真是冬冷夏热。”
动态
7月20日起,合肥站将难觅绿皮车
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7月1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超过一半为动车组列车。同天,中国铁路跨局运行的最后一趟绿皮车(郑州-温州2194次)跑完了自己的“告别之旅”。
据悉,本月,从合肥站始发的最后两对绿皮车(往返淮北K8359/8360、往返宿松K8391/8392)将彻底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空调车。根据计划,7月10日,合肥-淮北的K8359/60的绿皮车将先升格为空调车。10天之后,7月19日,合肥-宿松的K8391/92也将跑完它的“谢幕之旅”。
7月20日以后,想在合肥站再看到绿皮车,可能只有匆匆“过客”,或者春运等高峰时段的“临客”了。
三问绿皮车
绿皮车因何而得名?
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火车几乎是中国人唯一的远行工具,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绿色的,源自计划经济时期对苏联忠诚的模仿,同时也是一种战时审美遗留,绿皮车的称谓由此而来。
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典型的有21型客车、22型客车、22B型客车、23型客车、25B型客车等系列的旅客列车车厢。其中以22型系列客车生产量最大,最具代表性。
绿皮车为什么要“退役”?
对于此轮绿皮车“退役”潮,铁路部门公开表示,绿皮车价格低,符合一部分打工者和学生等其他低收入人群的欢迎,但是由于绿皮车生产较早,无论是设计时速,还是车内设施,都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和铁路发展的需要。绿皮车退役后,人们的出行可以选择高铁,也可以选择比绿皮车价格稍高的红皮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是经济条件选择出行工具。
退役后的绿皮车将是何种命运?
退役后的绿皮车将何去何从?铁路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说,车况较差的绿皮车一般多为拆解报废。如果车况还可以,就给各局的大机段改造一下,作工程宿营车、邮政车、发电车等;较新的入库检修一下留作备用,比如春运时候作为增开的临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