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镛仕女图赏析:月明林下美人来

04.03.2016  04:37

                                                                                                                                                                     

  潘振镛仕女图

  月明风清,林泉之中,一位身姿清简,妆容淡雅的仕女倚梅而立。白梅盛开的时令,画面的调子也是清冷的。美人一袭红罗裙,气质娴雅沉静,在这样清冷的调子中愈发姿容明丽,动人之至。

  旁题诗一首:“珊珊瘦影淡宜春,肯说梅花是后身,纵有红罗亭畔月,传神愧煞画中人。”诗句意味深长,颇耐咀嚼。诗句作者无考,也很有可能为诗书画俱能的作者潘振镛所作。一手行楷小字温文尔雅,与沉静清丽的画风完美统一,极富灵气与神采。

  此幅作品构图饱满,画面景物布置匠心独具,巧妙地营造出既空灵通透,又和谐静谧的佳境,并由此真切表达了作者思慕高洁的情愫和“雪满山中高士 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诗意寄怀。作于乙酉(1909)年,时处乱世,与这样纯美沉静的艺术营造的世界形成很大反差。这也是潘振镛仕女画一贯的风格,雍 容、儒雅、清雅, 没有一丝甜俗的感觉。看似相当传统的仕女图,而又有颇耐咂摸的内涵在里面。

  人物简介:潘振镛(1852年至1921年),字承伯, 号亚笙,又号雅声,别名冰壶琴主,晚年被称为讷钝老人、钝叟、钝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出身于绘画世家,幼年即染家学,六七岁时便能画人物,后从师 钱塘名画家戴以恒,画艺日臻精妙,是清末民初海派的著名画家之一,其一生勤奋、谦谨,诗书兼涉,以画仕女而名噪浙沪画坛。他所画仕女,与前人有相似之处, 但欣赏起来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不同之处就是其画中所流露的文化气息。这就是潘振镛作品的魅力所在。

  潘振镛画仕女师法清代画家费丹旭,用笔遒劲挺秀,设色清新淡雅,线条轻柔流畅,仕女形象明丽洁净、清雅脱俗。

责编:李培培